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晋书·王彬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暠俱渡江,为扬州刺史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徙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咨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

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顗遇害,彬素与顗善,先往哭顗,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

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有删改)

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豫讨华轶功             豫:事先

B. 帝使彬劳之             劳:慰劳

C. 彬勃然数敦             数:列举罪状

D. 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   收:拘押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弱冠”。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 尚书郎,官职名。东汉始置。魏晋以后,尚书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通称尚书郎。

C. 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兄,比自己年长的同祖叔伯之子。

D. 左右,一指左右两边,一指身边侍候的人,近臣。文中指在王敦身边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里的“左右”意思一样。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

(2)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昆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

4. 王应为何劝王含投奔王彬而不是王舒?请简要说明。

下载Word版试题
《晋书·王彬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D   

3. (1)王敦生气地说:“伯仁自己招致处死,而且像对待一般人那样对待你,你这又是为什么呢!”

(2)司徒王导凭借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有人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更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   

4. 王应认为(1)王彬不畏强盛、敢抒己见,非常人能比。(2)王彬心地善良,遇困定生怜悯恻隐之心。(3)王舒则墨守成规,不会超越常规做事。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学生应明确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总结,不断积累。具体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义。

A项,解释错误,“豫讨华轶功”意思是参与征讨华轶有功。“豫”同“与”,参加。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D项,解说错误,“然视其左右”中的“左右”意为“左边右边”或“四周”。而文中“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意思是王敦变了脸色,示意左右把他抓起来,此处“左右”指在王敦身边侍候的人。二者意思不同。

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自致,自己招致;刑戮,被处死;遇,对待。

(2)以,凭借;后昆,后人;宥,宽恕。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概括。

王应为何劝王含投奔王彬,是出于以下原因的:“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意思是:王江州(王彬)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明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他看到别人衰危,必定产生怜悯恻隐之心。而王荆州(王舒)墨守条规,岂能超越常规行事!

【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参考译文:

王彬字世儒。从小就以品行端正著称,二十岁时,不接受州郡的任命。后来与其兄王暠一起渡江,任扬州刺史刘机的建武长史。元帝召他为镇东贼曹参军,转任典兵参军。参与征讨华轶有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他为尚书郎,因道路险阻没有就任。升任建安太守,调任义兴内史,没有就职,转任军谘祭酒。中兴以后,逐渐升任侍中。

堂兄王敦举兵入石头,皇帝派王彬去慰劳。正碰上周顗遇害,王彬向来与周顗友好,就先去哭周顗,非常悲痛。然后去见王敦,王敦奇怪他面有悲容,就问他为什么。王彬说:“刚刚去哭伯仁,感情还没有平复。”王敦生气说:“伯仁自己招致处死,而且像一般人那样对待你,你这又是为什么!”王彬生气地数落王敦说:“兄长起兵造反,杀戮忠良,图谋不轨,灾祸殃及家族。”言辞慷慨激昂,声泪俱下。王敦大怒,厉声说:“你狂妄悖乱到这种地步,以为我不能杀你吗!”当时王导也在座,很为他担心,劝他起身谢罪。王彬说:“自从有脚病以来,见了天子还不想拜,现在怎能下跪!这又有什么可谢罪的!”王敦说:“脚痛哪比得上脖子痛?”王彬神情自如,毫无惧色。后来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王彬苦苦劝谏。王敦变了脸色,示意左右把他抓起来,他严肃地说:“君往年害兄,现在又要杀弟吗?”在此之前,王彬堂兄豫章太守王棱被王敦杀害,王敦因王彬是亲戚所以容忍了他。

王敦死后,王含想投奔王舒,王舒为荆州刺史,王应劝王含投奔王彬。王含说:“大将军平常和王江州关系怎么样,你还想投奔他?”王应说:“这就是应该去投奔他的原因。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明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他看到别人衰危,必定产生怜悯恻隐之心。而王荆州墨守条规,岂能超越常规行事!”王含不听,于是一起去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投入江中。王彬听说王应要来投奔,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感到十分遗憾。王敦之乱平定后,有关部门上奏说王彬和兄弟之子安成太守王籍之是王敦的亲戚,都应除名。下诏说:“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呢。”就宽恕了他们。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录入时间:2021-03-16 09: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