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迪字复古,深厚有器局。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兖州。代归,会唃厮啰[注]叛,帝忧关中,召对长春殿,进右谏议大夫。徙陕西都转运使,入为翰林学士。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又言:“陛下东封时,敕所过毋伐木除道,即驿舍或州治为行宫,裁令加涂塈而已。及幸汾、毫,土木之役,过往时几百倍。今蝗旱之灾,殆天意所以儆陛下也。”帝深然之。他日,又召对龙图阁,徐谓迪曰:“曹玮在秦州,屡请益兵,未及遣,遽辞州事,第怯耳。谁可代玮者?”迪对曰:“玮知厮欲入寇,且窥关中,故请益兵为备,非怯也。且玮有谋略,诸将皆非其比,何可代?今关右兵多,可分兵赴玮。”未久,唃厮啰果犯边。复召迪问曰:“玮此举胜乎?”对曰:“必胜。”居数日,奏至,果大胜。帝曰:“卿何以知玮必胜?”迪曰:“唃厮啰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劳也臣用此知其胜”帝益重之,自是欲大用矣。除太子太傅,迪辞以太宗时未尝立保傅,止兼太子宾客。寇准罢,帝欲相迪,迪固辞。初,真宗不豫,寇准议皇太子总军国事,迪赞其策,丁谓以为不便,迪力争不已,自此不协。谓又欲引林特为枢密副使,迪进曰“宰相丁谓罔上弄权,私林特而嫉寇准。特子杀人,事寝不治,准无罪罢斥,臣愿与谓俱罢,付御史台劾正”帝怒,出迪知郓州。谓败,起为秘书监。久之,改户部尚书。请老,以太子太傅致仕。薨,年七十七。赠司空,谥文定。

(节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注】唃斯啰,清人译作嘉勒斯赉,唃斯啰政权的创建者。原名欺南凌温,吐蕃王朝赞普后裔,宋代青唐吐蕃首领。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唃厮啰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劳也/臣用此知其胜/

B. 唃厮啰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劳也/臣用此知其胜/

C. 唃厮啰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劳也/臣用此知其胜/

D. 唃厮啰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劳也/臣用此知其胜/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图阁,跟文中提及的“长春殿”一样,都是帝王闲暇时召见心腹近臣聊解心事、私下决议人事任免的场所。

B.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

C. 请老,古代官吏供职到一定年龄后请求退休的一种说法。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乞身、告老、移病、致仕等。

D. 谥,人死之后,给予评价的文字。古人对历史人物进行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用以褒贬善恶。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迪心忧百姓,敢于直言进谏。面对连年蝗旱灾害,李迪提出打开内藏库赈济灾民,同时直言指出蝗旱灾害是上天对皇帝大兴土木的惩戒。

B. 李迪熟知军务,能够预知战局。李迪了解秦州军务,赞赏守将曹玮有谋略。后来敌军进犯秦州,李迪预言曹玮必胜,捷报传来,果如其言。

C. 李迪谦恭有节,数辞高官要职。皇帝想任用其为太子太傅,以太宗时未曾设立太保太傅为由推辞。皇帝想任用其为宰相,他也坚决推辞。

D. 李迪爱憎分明,敢同权臣相斗。李迪认为宰相丁谓欺骗皇帝玩弄权术,偏袒林特而嫉恨寇准。因此请求与丁谓一同罢免,交由御史台审查。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玮在秦州,屡请益兵,未及遣,遽辞州事,第怯耳。

(2)迪赞其策,丁谓以为不便,迪力争不已,自此不协。

下载Word版试题
《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A    3. A   

4. (1)曹玮在秦州,多次请求增加兵力,还没有派遣,就急忙请辞秦州职务,只是胆怯罢了。(2)李迪赞同他的建议,丁谓认为不合适,李迪据理力争不停,从此二人不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唃厮啰兵远来”句意是:唃厮哕兵远道而来。主语是“唃厮啰兵”,谓语是“远来”。语句完整,单独成句,所以应在“远来”后停顿,这样就排除A、B项。“以某日下秦州会食”句意是:要在某日一天内攻下秦州聚餐。其中“会食”是说攻下秦州聚餐,所以“下秦州会食”中间不能断开,这样就排除D项。断句后,要疏通语意,语意流畅,合乎原文意思才是正确。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句中对“闲暇时召见心腹近臣聊解心事、私下决议人事任免的场所”的功能解说有错。从文中内容可以推断,“闲暇”“私下”等解说不合实情。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A项,“打开内藏库赈济灾民”错,原文为“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意思是李迪打开内藏府来解决国家开支,从而宽减赋税,并非直接赈济灾民。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屡”,屡次,多次;“益兵”,增加兵力;“遽”,急忙;“第”,只是。第二句关键点:“赞其策”,赞同他的建议;“以为不便”,认为不合适;“已”,停止;“不协”,不和。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李迪,字复古,为人厚重,有才识度量。参加科举为进士第一名,授官担任将作监丞,兖州通判。交职回朝,恰逢唃厮哕反叛,皇帝担忧关中形势,召他在长春殿应对,提拔他担任右谏议大夫。(后)调任陕西都转运使,入朝担任翰林学士。当时连年蝗旱灾害,(皇帝)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李迪请求打开内藏库来解决国家费用,从而使赋敛宽松,百姓不再劳苦了。又说道:“陛下东封泰山时,敕令沿途各地不要砍伐树木修筑道路,就把驿站或州署治所当作行宫,只下令加以粉饰罢了。等到驾临汾州、亳州,兴建土木的工役,超过以往几百倍。如今发生蝗旱之灾,大概是天意用来惩戒陛下的。”皇帝认为他说得很对。后来,又召他龙图阁应对,(皇帝)缓缓地对李迪说:“曹玮在秦州,多次请求增加兵力,还没有派遣,就急忙请辞秦州职务,只是胆怯罢了。谁可以代替曹玮?”李迪回答说:“曹玮知道唃厮哕想要入侵并且窥视关中,所以请求增加兵力作为防备,不是因为胆怯。并且曹玮有谋略,诸将都比不上他,怎么可以代替呢?现在关右士兵数量多,可以分些兵力增援曹玮。”没过多久,唃厮哆果然侵略边境。(皇帝)又召李迪问道:“曹玮这次行动能胜利吗?”(李迪)国答道:“必定取胜。”过了几天,奏报送到,果然大胜。皇帝说:“你怎么知道一定曹玮能取胜?”李迪说:“唃厮哕兵远道而来,派遣间谍声称要在某日一天内攻下秦州聚餐,想要以此激怒曹玮。曹玮按兵不动,坐等敌兵到来,这是以逸待劳。我因此知道他会取胜。”皇帝更加看重李迪,从此想要重用他。皇帝任命他担任太子太傅,李迪以太宗时未曾设立太保太傅为由推辞了,只是兼任了太子宾客。寇准罢相后,皇帝想要李迪担任宰相,李迪坚决推辞。当初,宋真宗身体不适,寇准建议皇太子总领军国大事李迪赞同他的建议,丁谓认为不合适,李迪据理力争不停,从此二人不和。丁谓又想要引荐林特担任枢密副使,李迪进言说:“宰相丁谓欺骗皇上,玩弄权术,偏袒林特而嫉恨寇准。林特的儿子杀人,此事被搁置不处理,寇准无罪却遭罢斥,我希望和丁谓一同被罢免,交付御史台审理。”皇帝发怒,命李迪离京担任郓州知州。丁谓倒台后,(李迪)被起用担任秘书监。过了很久,改任户部尚书。请求告老还乡,以太子太傅身份退休。去世时,享年七十七岁。赠爵司空,谥号文定。

录入时间:2021-03-18 09: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