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汉书·赵充国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军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充国乃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阵,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

匈奴大发十余万骑,南旁塞,至符奚庐山,欲入为寇,亡者题除渠堂降汉言之,遣充国将四万骑屯缘边九郡。单于闻之,引去。

元康三年,先零遂与诸羌种豪二百余人解仇交质盟诅。上闻之,以问充国。对曰:“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种自有豪数相攻击势不一也往三十余岁西羌反时亦先解仇合约攻令居与汉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臣恐羌变未止此,且复结联他种,宜及未然为之备。”后月余,羌侯狼何果遣使至匈奴借兵,欲击敦煌以绝汉道。安国至,召先零诸豪三十余人,以尤桀黠皆斩之。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矣。”上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 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方渡河。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渡辄营阵,及明,以次尽渡。虏数十百骑来,出入军旁,充国意北骁骑难制,且恐为诱,戒军勿击,曰:“吾士马新倦,不可驰逐,击虏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也。”

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士皆欲为用。虏数挑战,充国坚守。

充国引兵至先零,虏久屯聚,解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阨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宜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豪靡忘来自归,充国赐饮食,遣还谕种人, 时羌降者万余人。充国度羌必坏,请罢骑兵,留万人屯田,以待其敝。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朝庭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年八十六,甘露二年薨,谥曰壮侯。

(《汉书·赵充国传》有删改)

[注]①“题除渠堂”,人名。②“先零”,匈奴部落名。③“安国”,光禄大夫安国④“靡忘”,匈奴部落首领名。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种自有豪/数相攻击/势不一也/往三十余岁/西羌反时/亦先解仇合约攻令居/与汉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

B。 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种自有豪数/相攻击/势不一也/往三十余岁/西羌反时/亦先解仇合约攻令居/与汉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

C. 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种自有豪/数相攻击/势不一也/往三十余岁/西羌反/时亦先解仇合约攻/令居与汉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

D. 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种自有豪数/相攻击/势不一也/往三十余岁/西羌反/时亦先解仇合约攻/令居与汉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

2. 文中加点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假司马,官名。汉官名凡加“假”者,均副贰之意,“假司马”即司马的副职,也有临时充任的意思。

B. 斥候,侦察(敌情),也指进行侦察的人。

C. 就第,指科举考试,因科举考试分科录取,每科按成绩排列等第。

D. 四夷,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赵充国忠心报国。他一生为国征讨,多次带兵攻打匈奴。羌族反叛成为现实后,他虽已七十多岁,仍不服老,请命出征。

B. 赵充国审时度势。他根据叛羌的情况采取了以守为主的策略,行军途中小心谨慎,避免伤亡,计划好再作战。面对敌人多次挑战,他坚守不应,认为“小利不足贪”。

C. 赵充国善于攻心。对敌人采取分化瓦解策略,赐给投降的羌人饮食,放他们回去,从而取得羌人好感,投降的羌人很多。

D. 赵充国深谋远虑。羌族刚有所动作他就敏锐的感觉到羌族想和匈奴联合攻汉,建议皇上及早安排防御。顺利收服羌人后,上书请求撤除骑兵,只留士兵在当地屯田。

4. 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渡辄营阵,及明,以次尽渡。

(2)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土卒,先计而后战,士皆欲为用。

下载Word版试题
《汉书·赵充国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C    3. B   

4. (1)就连夜派遣三个营的士兵含着枚(悄悄)渡河,渡过河后就扎营。到了天亮,军士们已按次序全部渡河。

(2)行军时一定做好战斗的准备,驻扎时一定要修好坚固的壁垒,尤其能沉着镇定,爱惜士兵,先计划后作战,士兵们都想为他效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及对偶、反复等修辞。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中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句意是:羌人改变规定的原因,是他们各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领,他们经常互相攻击,势力不能统一。三十多年以前,西羌人造反时,也是事先解除仇怨,订立盟约攻打令居,同汉朝相抗衡,五六年后才平定。由此可以看出匈奴想和羌人联合,不是一世的事了。“数”指多次,作动词“攻击”的状语,所以“数相攻击”是一个整体不应断开。排除B、D两项。“西羌反时”指西羌人造反时,后面陈述其做法,所以应在“时”后停顿。“令居”是古地名,作动词“攻”的宾语,“攻令居”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令居”后停顿。排除C项。

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文中加点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

C项,“就第,指科举考试”说法有误。“就第”指免职回家;“科第”指科举考试,因科举考试分科录取,每科按成绩排列等第。

故选C。

【3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B项,“面对敌人多次挑战,他坚守不应,认为‘小利不足贪’”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赵充国至金城,指挥大军渡河后,“虏数十百骑来,出入军旁,……曰:‘吾士马新倦,不可驰逐,击虏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也’”,所以“小利不足贪”是在刚渡河时说的。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

(1)“夜”,名词作状语,连夜;“校”,古代军营的一种建制,亦指“军营”,这里指军营的士兵;“衔枚”,枚状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代行军时,常令士兵横衔口中,以防喧哗,可译为“悄悄”;“营阵”,指军队的结营布阵;“以次尽渡”,省略句,补充主语“士兵们”;“以次”,依照次序。

(2)“为”,动词,做好;“坚”,使动用法,使……坚固、加固;“营壁”,意思是营垒;“持重”,谨慎、稳重、不浮躁;“爱”,爱惜、爱护;“为用”,被动句,被他所用,即为他效力。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赵充国,字翁孙,西汉陇西上邽人。汉武帝时(公元前99年),以假司马的身份随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击匈奴,大军被匈奴团团围困,汉兵几天没有食物,死伤增多。充国于是带领百余名壮士突围陷阵,李广利和大兵紧紧跟随,终于解围而出。

匈奴大举发动十多万骑兵,南下逼近汉朝边塞,到达了符奚庐山,准备入侵抢掠。从匈奴逃走的题除渠堂投降汉朝后说出了这件事,汉朝就派遣赵充国率领四万名骑兵驻守在边境的九个郡上。单于听到这件事后,领兵离去。

元康三年,先零就与各羌人的酋长二百多人解除怨仇,交换人质后订立盟誓。皇上知道这件事后,就拿此来询问赵充国,赵充国答道:“羌人改变规定的原因,是他们各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领,他们经常互相攻击,势力不能统一。三十多年以前,西羌人造反时,也是事先解除仇怨,订立盟约攻打令居,同汉朝相抗衡,五六年后才平定。由此可以看出匈奴想和羌人联合不是一世的事了。臣恐怕羌人的变动并不止这些,而且他们将会勾结联合其他部落,应该赶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作好准备。”一个多月后,羌侯狼何果然派遣使者到匈奴借兵,准备攻打敦煌来断绝选与汉族与各国来往的通道。安国到那里后,就召集先零各部落首领三十多人,由于他们都特别凶暴狡诈,就把他们全杀了。当时赵充国已经七十多岁,皇上认为他老了,赵充国答道:“没有超过老臣的人了。”皇上说:“将军估计羌敌会怎么样,应当使用多少人?”赵充国说道:“百闻不如一见。军事情况难以遥测,臣希望赶到金城,制定出作战方案后上奏。”

赵充国到了金城,征调一万名士兵想渡河,又怕遭到羌人截击。便连夜派三个营的士兵先衔枚渡河,渡了河后,立刻扎营。到了天亮,军士们已依次全部安然渡河,羌人发觉后,派了数百骑兵,在汉军左右出没骚扰。赵充国想羌骑一向骁勇善战,难以制服,再说这也可能是羌人诱敌之计,告诫军队不要出击,并下令:“我军兵马刚渡河,已略有倦意,不必追击羌骑,攻击羌人要以消灭他们为目标,小的利益不值得去贪求。”

赵充国经常把远远地派出侦察兵作为要务,行军时一定要做好战斗准备,驻扎时一定要加固营垒,尤其能够谨慎稳重,爱护士兵,事先计划好后再进行战斗。士兵都想为他效力。敌人几次来挑战,趟充国都坚守不出。

趟充国带兵到达先零羌人所在的地方。敌人驻兵已久,放松了警惕,见到大部队,就丢弃了车辆辎重,想渡过湟水,道路狭窄,赵充国就慢慢行军追赶敌人。有人说:“追逐取胜宜快。”赵充国就说:“这些都是走投无路的穷寇,不可以过分逼迫他们。缓慢追赶,他们就会逃跑而不回头,追急了他们就会回头决一死战。” 羌酋靡忘于是自动前来归顺,赵充国赐他食物后,仍放他回去劝晓其他的族人。一时之间,有一万多名羌人请降,赵充国预料羌人会自行瓦解,所以遣回全部骑兵,并请准予留下一万名兵士在当地屯田,静待其变。后来赵充国请求退休养老,被赐给一辆四匹马拉的坐车、黄金六十斤,免职回家。朝廷每当有关于四夷的重大讨论,经常请他参预军事谋划,向他询问计划谋略。享年八十六岁,甘露二年薨,谧号为壮侯。

录入时间:2021-03-19 09: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