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明史•曾鲁•列传第二十四》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义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洪武中,礼部侍郎二十余人,其知名者,自曾鲁外,有刘崧、秦约、陈思道、张衡数人。崧自有传。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1.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B. 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C. 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D. 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者谢过,即令易去         易:撤換

B. 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         觇:询问

C. 前王曰烴,今何骤更名       骤:突然

D. 其徒间有所辑录             间:偶尔

3. 下列对文中第一处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细致地备好酒肉,为了列举孝顺与忤逆的事例。大家都遵守约定和管束,没人敢为非作歹了。

B. 他细致地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正与邪逆的道理。大家都遵守约定,没人敢做不道义的人了。

C. 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正与邪逆的道理。大家都遵守规约,没有人敢做不道义的事情。

D. 他多次准备好酒肉,为了列举孝顺与忤逆的事例。大家都接受礼法的束缚,没有人敢做不道义的事情。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鲁记忆超群,博古通今。他少时就能熟背《五经》,通晓漫长历史中有关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等多项知识,其文章才学名噪-一时。

B. 曾鲁编撰有功,赐赏丰厚。他曾担任《元史》的总裁官,书成之后,以他为首功:他打算辞官归隐,但正值朝廷编类礼书需要人才,他未得应允。

C. 曾鲁谙熟礼法,深得器重。高丽来祭奠开平王却心存藐视,于礼不合。幸而曾鲁及时看出礼法上的问题,由此他受到皇帝的器重,更是被破格提升。

D. 曾鲁才学出众,颇受赞赏。甘露降临钟山,群臣们纷纷写诗做赋来赞美祥瑞,但皇帝唯独褒奖了曾鲁的文才。淳安的徐尊生则称赞他口才出众。

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下载Word版试题
《明史•曾鲁•列传第二十四》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3. C    4. C   

5. 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而推辞,上朝奏请降-一个 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波浪线部分译文是:戍边将领捕获倭人,皇帝命令放归他们。儒臣草拟诏书,皇上看了曾鲁的稿子后大喜道:“ 不久前陶凯的文章已能引起人的感叹,曾鲁又能如此,文运大概昌盛了吧!

“帝命归之”中的“之”是句子的宾语,应置于句末,“儒臣”为后句的主语。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AC。“人意”为前句的宾语,“文运”为后句的主语,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B。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代入法、排除法。

B项,句意为:派遣使者入朝进贡来观测朝廷的意图。觇:观测。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字落实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本题,数:多次。“为”的宾语是“乡里人”。顺逆:顺正与邪逆。约束:规约。非义:不道义的事情。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选项中“心存藐视”于文无据。“ 被破格提升”错,破格提升官职是后面的事。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字落实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注意:辞”译为推辞,“就朝”译为上朝,“下阶”译为降一个 品级,“持”译为坚持,“不之许”是宾语前置句。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七岁时,能默诵《五经》,一个字不漏。年岁稍长,博通古今。凡几千年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没有不能够道出的。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元朝至正年间,曾鲁率乡里豪杰,召集少壮男子保卫家乡。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逆的道理。大家都遵守他的规约,没有人敢做不义的事情。人们称他们乡为君子乡。洪武初年,撰修《元史》,召曾鲁为总裁官。《元史》修成,赏赐金银玉帛,以曾鲁居首功。曾鲁请求归乡,适逢编修归类礼书,又留用了他。当时议论礼的人蜂起。曾鲁在众人中扬言道:“某礼应依据某说则对,依从某说则不对。”有与他争辩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不久曾鲁被授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去世,高丽派遣使者来拜祭。曾鲁索取高丽文书一看,文书外边裹袭金龙黄帕,文书不署洪武年号。曾鲁责备道:“用袭帕是错误的,纳贡称藩却不奉正朔,有何居心?”使者为过错道了歉,马上命令换去。安南陈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以观测朝廷的意图。主客曹已经接受了安南的进表,曾鲁取其副本审视,告诉尚书,尚书诘问使者道:“安南以前的王名日熞,如今为什么突然改名?”安南使者不敢隐讳,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皇帝道:“岛夷竟狡狯到如此程度啊!”退回了安南的进贡。从此器重曾鲁。洪武五年二月,皇帝问丞相:“曾鲁是什么官?”丞相答道:“主事罢了。”皇帝当日便破格提升六个品级,拜曾鲁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戍边将领捕获倭人,皇帝命令放归他们。儒臣草拟诏书,皇上看了曾鲁的稿子后大喜道:“不久前陶凯为文已能引起人的感叹,曾鲁又能如此,文运大概昌盛了吧!”不久,被命令主持京畿乡试。甘露降临钟山,群臣用诗赋敬献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这年十二月,曾鲁称病告归,于路途中去世。淳安徐尊生曾说:“南京有博学之士二人,用笔为舌的是宋景濂,用舌为笔的是曾得之。”曾鲁作文不留稿子,他的门徒偶有辑录,也没有成书。洪武中,礼部侍郎共有二十多人,其中知名的,除曾鲁外,还有刘崧、秦约、陈思道、张衡数人。刘崧有专门的传记。

录入时间:2021-03-22 0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