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庄子·人间世》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供染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出疆必载质,何也?”

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瞒,以为柱则露,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楂梨橘柚果窳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天,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已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节选自《庄子·人间世》)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B.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C.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D.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粢盛,“黍稷曰粢.在器曰盛”,是指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B. 牲杀,是指畜牧和田猎得来的牺牲。

C. 栎社树,是指被拜为土地神的栎树。其中,栎为树名,社为土地神。

D. 文木,这里指纹理纵横交错形的树木。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古之君子仕”的观点是对孔子“学而优则仕”这一强调人仕的基础在于修身的的传统儒家“入仕观”基本思路的继承和发展。

B. 孟子将入仕和农夫与耒耜不可须臾分离相类比,来强调“古之君子仕”,将不遵循正道而从政做官比喻成穿洞挖缝这类行为,来强调入仕“必由其道”。

C. “观者如市”、匠石弟子慨叹“未尝见材如此其美”,这是对栎社树充分实现其自然性的一种大美的赞赏;“匠石不肯视,行不辍”,这是对其无功无用的不屑一顾。

D. 栎社树的“无所可用”是其自身努力探寻的结果。以易沉于水拒绝成为舟船,以速朽拒绝成为棺椁,以易遭虫蛀拒绝作为梁柱,这些都是栎社树长久探寻所得的种种拒绝方式。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

(2)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5. 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孟、庄二人的处世之道。

下载Word版试题
《庄子·人间世》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D    3. B   

4. (1)士人去从政做官,好比农夫去耕田种地。农夫难道会因为离开国境而舍弃他的农具吗?

(2)他的徒弟饱看一番,跑着赶上木匠说:“自从我拿着斧子跟随您做木工,还没有见过这么美的树。”   

5. 孟子:积极入仕的进取心态、由正道而仕、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气魄;庄子:藏身于无用,甘居不材之地,韬晦自全,在人间世作逍遥遊。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子意思是“生了男子,父母希望给他娶妻,生了女子,父母希望给她找到丈夫。每位父母都有这样的心思。身为儿女,不等待父母的承认和媒妁的介绍,挖个洞、弄个缝隙去偷看自己所喜欢的人,爬越墙头而去私会私奔,就会使父母和国内的人都认为他们以及他们所做的是卑贱之事。”

AB项,“窥”的意思是“偷看”,“钻穴隙”限定修饰“窥”,意思是“挖个洞弄个缝隙去偷看自己所喜欢的人”,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项;

D项,“从”的意思是“跟随”,“逾墙”限定修饰“从”,意思是“爬越墙头而去私会私奔(跟从对方)”,排除D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文木,这里指纹理纵横交错形的树木”错误,文木,可用之木,与“散木”相对。散木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项,“孟子将入仕和农夫与耒耜不可须臾分离相类比”中“类比”说法错误,应该为“比喻”。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句中,“仕”,名词作动词,做官;“犹”,好比;“岂”,难道;“为”,因为;“出疆”,指离开国境;“舍”,舍弃;“耒耜”,农具。

(2)句中,“厌观”,“厌”通“餍”,饱见,饱看;“走”,跑;“及”,赶上;“走及”,跑着赶上;“随”,跟随;“未尝”,还没有;“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还没有见过这么美的树。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

题目要求依据文本简要概括孟、庄二人的处世之道。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章中孟子对待“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发表的看法,“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诸侯耕助,以供染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可以概括出孟子的处世之道为“积极入仕的进取心态、有正道而仕、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气魄”。仔细阅读文本(二),根据文本中匠人梦中栎树对其说的话“夫楂梨橘柚果窳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天,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可以概括出庄子处世之道“藏身于无用,甘居不材之地,韬晦自全,在人间世作逍遥遊”。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周霄问道:“古代的君子从政做官吧?”

孟子说:“是的,从政做官。据记载说:‘孔子三个月无法在君主之下做事,就会有怅然若失的样子。离开国境而去其他国家的时候都会携带着拜见君主的礼器。’公明仪说过:‘古代的人三个月无法在君主之下做事,就会伤感。’”

周霄说:“三个月无法在君主之下做事就伤感,不是太急切了吗?”

孟子说:“士人失去可以从政的职位,好比诸侯失去国家。礼仪之书中记载:‘诸侯有一百亩田地,春季亲自前往耕种,之后由专人帮助完成种植和收获之事,用田地中所收获的东西来提供作为祭祀用品的饭菜。国君的夫人亲自养蚕缫丝,用所获得蚕丝来缝制衣服。用来祭祀的牲畜不肥壮,用来祭祀的饭菜不洁净,用来祭祀的衣服不完备,不敢用来举行祭祀。士人没有封地,也就不举行祭祀。’祭神用的牲畜、用来祭祀的礼器和覆盖礼器的东西,如果不完备,不敢用来举行祭祀,也就不敢用来设宴待宾客,这还不足以使人伤感吗?”

周霄说:“离开国境而去其他国家的时候都携带着拜见君主的礼器,为什么呢?”

孟子说:“士人去从政做官,好比农夫去耕田种地。农夫难道会因为离开国境而舍弃他的农具吗?”

周霄说:“晋国,也是士人可以从政做官的国家,不曾听说从政做官像这么急切。士人从政做官是如此急切的事,而君子从政做官的愿望又难以实现,为什么呢?”

孟子说:“生了男子,父母希望给他娶妻,生了女子,父母希望给她找到丈夫。每位父母都有这样的心思。身为儿女,不等待父母的承认和媒妁的介绍,挖个洞、弄个缝隙去偷看自己所喜欢的人,爬越墙头而去私会私奔,就会使父母和国内的人都认为他们以及他们所做的是卑贱之事。古代的人不曾不想从政做官,又厌恶不遵循正道。不遵循正道而前往从政做官,是跟穿洞挖缝相类似的做法。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匠石前往齐国,到曲辕,看见被人们称为神树的栎树。那棵树大到可以遮蔽数千头牛,测量它的树干,足有百尺之围,树高出山头,八十尺高而后才长树枝,可以用来造船的旁枝都有几十枝。参观它的人如同在赶集。这位匠人不去看它,竟不住脚地往前走。

他的徒弟饱看一番,跑着赶上木匠说:“自从我拿着斧子跟随您做木工,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树,先生为何不肯看一眼,却向前走个不停,这是为何呢?”

木匠回答说:“算了,不要再说了!那木头是无用之物,用它做船就会沉没,用它做成棺材就会很快地腐朽,用它做器具就很快会毁坏,做门户它会像树一样流出污浆,用它做成柱子就会被虫子蛀蚀。这是一棵不能成材的树木,没有一点用处,所以才有这么长的寿命。”

木匠回家之后,梦见了那棵栎树,栎树对他说:“你在用什么东西与我相比呢?你是拿那些有用的木材来跟我比么?那些楂、梨、橘、柚这一类,果实成熟之后就会被人们摘走了,而摘果子的过程又会对它们造成伤害,有些大的枝条被折断了,而小的枝条则被扔得满地都是。就是因为它们能结出果实才使其生命受苦,所以不能终享天年,往往半路夭折了,这是自己招来的世俗的打击。世上的事物都是这样。而我呢,追求这种毫无用处的状况已经很久了,很多次都差一点死了,到现在终于变得一无所用了,而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用处。假若我也或许有些用处,那还能生长得如此茂盛广大么?况且,你跟我一样都是物,为什么要这样来看待物呢?你不过是快要死了的无用之人,又怎么会懂得无用之木呢?”

木匠一觉醒来,仔细回想梦中的情况。他的徒弟说:“它的旨趣在于无用,为什么要做社树呢?”

木匠说:“停下,你不要说了!栎树也不过是特意寄托于社神,才招来了不了解栎树的人的辱骂,它不做社树,岂不就遭到砍伐了吗?况且它用来保全自己的方法与众不同,你却用平常的道理来理解它,可不就相去太远了吗?”

山上的树木自讨砍伐;带油的膏脂自讨燃烧;桂树枝可以自用,所以砍伐它;漆树可以使用,所以割它,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节选自《庄子·人间世》)

录入时间:2021-03-22 09: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