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先进篇第二十六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作:站起来

B.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伤:悲伤

C. 吾与点也                 与:赞许

D. 夫子何哂由也             哂:微笑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舍瑟而作      ②咏而归

B. ①何伤乎        ②浴乎沂,风乎舞雩

C. ①亦各言其志也  ②吾与点也

D. ①夫子何哂由也  ②非诸侯而何

3. 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 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 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 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下载Word版试题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先进篇第二十六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C    3. A   

4. (1)(如果)我仲由治理它,等到了三年,我可以使百姓有勇气,并且懂得礼义道德。

(2)诸侯祭祀的事情,或者诸侯会盟的事情,我穿上礼服,戴上礼帽愿意做一个小司仪。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句(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B项,“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意为“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说出各自的志向而已”,其中“伤”意为“妨碍”。“何伤”,何妨,意为有什么关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另外,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再理解句中字的意思,从而进行辨析。

A项,而,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修饰。

B项,乎,①语气助词,表反问;②介词,在。

C项,也,①②都是语气助词。

D项。何,①疑问代词,为什么;②疑问代词,什么。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理解文意,把握结构思路,了解写作特色。本题涉及的多为理解词句含义或者思想内容、写作用意,结合文本细心揣摩即可。

A项,“优柔寡断,缺乏果决”分析错误。“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展现的是冉由的谦虚谨慎。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关键词。

(1)中,“为”,治理;“比及”,等到 ,“比”和“及”都是到的意思;“方”,正道;“知方”,懂得正道(礼仪道德)。

(2)中,“宗庙之事”,祭祀之事,“会同”,诸侯会见;“瑞”,古代礼服的名称,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名词用作动词,戴上礼帽;“相”,赞礼人、司仪。

【点睛】参考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闲坐。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轻率而急忙地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他们的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修养更高的人来推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的事,(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的司仪。”

  “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奏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说出各自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我和)五六(虚数,泛指几个)位成年人,六七个(虚数,泛指几个)小孩,到沂水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问:“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土地就不是国家了呢?”

“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间的大事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录入时间:2021-03-23 09: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