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劝学·荀子》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                   B. 假舆马者   假:利用

C. 锲而不舍      锲:雕刻                     D. 而绝江河   绝:断绝

2. 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 蟹六跪而二螯                               D.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3. 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君子生非异也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4. 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B. 本文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

C. 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

D. 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5.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下载Word版试题
《劝学·荀子》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C    4. D   

5. (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和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2)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不汇集细流,没有办法形成江海。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题中D项,联系上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可知,说的是人借助船渡河,且“绝”与“江河”搭配,“而绝江河”的意思是“却能横渡江河”,“绝”的意思是“横渡”。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的意思是“我曾经整日思索”,“而”是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题中A项,“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的意思是“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而”是连词,表修饰,可不译,与例句相同;

B项,“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的意思是“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而”是连词,表修饰,可不译,与例句相同;

C项,“蟹六跪而二螯”的意思是“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大夹”,“而”是连词,表并列,译为“和”,与例句不同;

D项,“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的意思是“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树、檀树之类的树木就停下来”,“而”是连词,表修饰,可不译,与例句相同。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题干要求,这是针对通假字设题。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

题中A项,“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意思是“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知”通“智”,译为“智慧”;

B项,“君子生非异也”的意思是“君子的禀赋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译为“禀赋,资质”;

C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没有通假字;   

D项,“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的意思是“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有”通“又”。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意及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手法、文意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文本篇首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应持的态度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并没有认为“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点词句:(1)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利”“强”是“爪牙”“筋骨”的定语,按现代汉语应放其前却放其后,故为定语后置;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下,名词用作状语,向下;一,专一。(2)跬,一小步;无以,没有办法;至,到达;积,汇集。小流,细流。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禀赋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没有办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向上吃到泥土,向下饮到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录入时间:2021-03-27 09: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