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恤民亭记·(明)杨守陈》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恤民亭记

(明)杨守陈

输林院之堂之西南隅有亭焉,益前入所建以备游燕之娱者。近岁院政久敞,垣宇多隳。余既视篆,稍稍缮茸,惟亭尚完,未之及也。俄而吴民之输廪米者麇至,余为之虑之。盖恒岁输者,奴侩胥隶率附势而邀其贿,以米昼暴之衢途,为舆马所践,或雨潦漂之;夕敛之门庑,复为奴隶所窃无算,朝夕忧劳,累月不克入廪。其苦甚矣,而莫之恤也。于是余揭榜禁奴侩胥隶严甚,莫敢犯。暴米于亭前之小庭与院后之大庭,夕覆以苇席而不敛,晨卷席而又暴之,栖民于庭后之斋庑,闬闳深严,舆马、奴隶莫敢至。又幸无雨潦,不逾月而廪完,民苦乃小纾焉。

嗟乎!民之苦不可胜道也。余家本农,备谙民苦,姑举其田赋一事略言之。搀青刈禾,未及一饱,而催租之吏已至。叫嚣隳突,摧窗败扉,为之献酒肴,奉钱帛,获少宽假。后至者益悍,遂詈棰执缚以见官。官又棰之流血,或见骨,必罄赀破产以输之。岁凶则虽鬻子女,犹不能给。其纳税之苦若是。若夫输税于京者,则买舟越江淮、逾河泗以抵潞,远数千里,帆风雨统,月星晨夕不得宁。闸阻滩胶,进寸退尺,势豪者又鞭挞驱逐而先之。或被盗劫其赀,或罹风恶水险,而臭厥载,计虽破家莫能偿,徒号啼于川澨,甚或遂葬之鱼腹。其水漕之苦若是。及川路既穷,又赁自郊而奔城,丑兴亥息,驰数百里,枕土饭沙,冒尘坌风雨,面黧骨柴,虽故旧莫能识。或为盗所劫,或驴仆车翻,委米于泥涂不可拾。其陆挽之苦若是。幸而入城,宜可庆矣,而输廪之苦,又有如前之所云者。

鸣呼!天树君而建官,惟以为民也。今官荷君恩幸,不与民偕苦,而坐享饱暖之乐。其所饱粒米莫非民之膏脂也胡不少怜其民而稍恤之且纵侩胥隶隶椎剥之何其忍耶民易虐天难欺吾未知其终免否也。鸣呼!民乎民乎,可无恤乎?官乎官乎,可自娱乎?余欲以前所虑而行者为常法也,故名亭曰“恤民”,而为记以自省,且以告后之人。

(选自黄宗羲《明文海》,有删节)

[注]①杨守陈(1425-1489),字维新,宁波府鄞县人。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②视篆;掌印视事。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为之虑之                虑:考虑。

B. 累月不克入廪                克:能够。

C. 或被盗劫其赀                货:通“资”,钱财。

D. 且纵奴胥隶椎剥之                椎剥:残酷搜刮。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盖前人所建以备游燕之娱者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 夕覆以苇席而不敛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 天树君而建官                缇骑按剑而前

D. 且以告后之人                且何谓阁子也

3. 作者为何将亭子取名为“恤民亭”?请简要分析。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其所饱粒米莫非民之膏脂也胡不少怜其民而稍恤之且纵奴侩胥隶椎剥之何其忍耶民易虐天难欺吾未知其终免否也。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家本农,备谛民苦,姑举其田赋一事略言之。

(2)或为盗所劫,或驴仆车翻,委米于泥涂不可拾。

下载Word版试题
《恤民亭记·(明)杨守陈》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B   

3. ①百姓纳税、漕运、陆挽所遭受的艰难深深触动了作者。②官吏坐享饱暖之乐,又纵容差役盘剥百姓,取名“恤民亭”意在呼吁施政官员要体恤百姓的疾苦。③既用来自我反思,也是为了告诫后人。   

4. 其所饱粒米/莫非民之膏脂也/胡不少怜其民而稍恤之/且纵奴侩胥隶椎剥之/何其忍耶/民易虐/天难欺/吾未知其终免否也。   

5. (1)我家本是农人,完全了解百姓的艰辛,姑且举他们缴纳田赋这件事大致说说。

(2)有时被盗贼劫掠,有时驴跌倒车倒翻,米丢弃在泥泞的道路上无法收拾。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余为之虑之,意思是“我为他们深感忧虑”。虑:忧虑,担心。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代词,……的地方/定语后置标志;

B项,介词,用、拿;

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

D项,并且/那么。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梳理文本结构,按照题干要求逐段筛选出相关语句,再用关键词语或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题目是,作者为何将亭子取名为“恤民亭”?请简要分析。理解的关键点是“恤民”,找出体恤百姓的理由即可。

结合“搀青刈禾,未及一饱,而催租之吏已至……其纳税之苦若是。若夫输税于京者,则买舟越江淮、逾河泗以抵潞……其水漕之苦若是。及川路既穷,又赁自郊而奔城……其陆挽之苦若是”,可概括出“百姓纳税、漕运、陆挽所遭受的艰难深深触动了作者”。

结合“今官荷君恩幸,不与民偕苦,而坐享饱暖之乐……吾未知其终免否也”可概括出“官吏坐享饱暖之乐,又纵容差役盘剥百姓,取名‘恤民亭’意在呼吁施政官员要体恤百姓的疾苦”。

结合“余欲以前所虑而行者为常法也,故名亭曰‘恤民’,而为记以自省,且以告后之人”,可概括出“既用来自我反思,也是为了告诫后人”。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他们所饱食的每一粒米,全是民脂民膏,为什么还不稍稍怜悯他们的子民并且体恤他们呢?还放纵小吏和差役残酷搜刮百姓,怎会那样忍心呢?百姓容易欺虐,但上天不可欺瞒,我不知道他们最终是否能免除(责罚)。

其中,“其所饱粒米”是句子主语,“莫非民之膏脂也”是句子谓语,可在主语后作停顿,在“也”字后断开;“且”字一般用于句子开头,其前断开;“纵奴侩胥隶椎剥之”主谓宾都全,后面断开;“何其……耶”句式整齐,后面断开;“民易虐”“天难欺”结构一致,中间断开。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余,我;备,完全,表程度深;谙,熟悉,了解;姑,姑且。(2)为……所,被动句式;仆,跌倒;委,丢弃;涂,通“途”,道路。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翰林院前室的西南角有一座亭子,大概是前人建造了用来娱乐的场所。近年来翰林院政务已荒废许久,房屋、围墙多有毁坏。自从我掌印视事以来,稍做修补、整治,只是亭子尚完好,还没来得及修它。不久输送粮米的吴地百姓成群而来,我为他们深感忧虑。每年运送粮米到指定地点贡赋的百姓,官府中的小吏和差役都阿附权势向他们谋取财物,他们白天把米暴露在大路上,有时被车马践踏,有时被雨水漂洗;傍晚把谷物收到与门屋相连接的廊屋,又被官府中的小吏和差役盗取很多,早晚忧虑劳苦,很长一段时间还不能将粮米入仓。百姓实在是太辛苦了,却没人能体恤他们。于是我发榜严厉禁止小吏和差役等索贿,没有谁敢再犯。又让百姓在亭子前的小庭和翰林院后的大庭晒米,傍晚用苇草做的席子覆盖不收,早上老起席子接着曝晒,让百姓在庭后两侧的屋子里休息,里巷深邃严密,小吏和差役也没人敢靠近。幸好又没有大雨积水,不超过一个月就储积完毕了,老百姓的艰辛才稍稍缓解。

唉!百姓的辛苦说都说不完。我家本是农人,完全了解百姓的艰辛,姑且举他们缴纳田赋这件事大致说说。粮食尚未成熟就收割了,百姓自己还来不及饱吃一顿,然而催租的官吏就已经来了。他们叫嚣横行,摧毁门窗,百姓为他们献上酒菜,奉上钱财,稍获宽限。后面来的催租之人就更加凶悍,于是百姓被辱骂、捶打、捆绑着去见官。官吏又把他们捶打至流血,有的甚至打到骨头都露出,最终一定是耗尽储蓄来完成田赋。遇到荒年即便是卖了子女,仍不能供给充足。百姓纳税的苦楚就如此。至于纳税到京师的人,就要买船渡过江淮,越过河泗到达潞河,千里迢迢,风吹雨打,月星晨夕不得安宁。加之闸门阻碍滩涂泥泞,进寸退尺,势豪者又鞭挞驱逐他们赶在前面。有的被盗贼劫去财物,有的遭遇狂风大浪,若所载粮米腐败,估计即使耗尽家产也无力偿还了,只能在江边啼号,或者就葬身于江鱼之腹了。漕运之苦便如此。等到水路走尽,又当雇工从郊野奔向城里,起早贪黑,奔驰数百公里,枕土而眠、拌沙而食,冒着尘埃风雨,脸色乌黑、骨瘦如柴,即便是老朋友也认不得。有时被盗贼劫掠,有时驴跌倒车倒翻,米丢弃在路上无法收拾。百姓用车运送谷物的艰苦便如此。侥幸得以入城,本可以庆幸了,然而输送粮米之苦,又如同前面所说的。

唉!老天树立君主并且任命官员,只是为了百姓。而今官吏受君主恩宠,还不与民同甘苦,只是坐享饱暖之乐。他们所饱食的每一粒米,全是民脂民膏,为什么还不稍稍怜悯他们的子民并且体恤他们呢?还放纵小吏和差役残酷搜刮百姓,怎会那样忍心呢?百姓容易欺虐,但上天不可欺瞒,我不知道他们最终是否能免除(责罚)。唉!百姓啊百姓,能不体恤吗?官吏啊官吏,能独自享乐吗?我想把前面忧虑的这些情况和自己做的事情变成固定的制度,所以把亭子取名为“恤民亭”,为它写记用以自省,并且也想告诚后来的人。

录入时间:2021-03-31 0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