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上》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填然

A. 五亩之宅,之以桑                         B. 狗彘人食而不知检

C. 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D. 弃甲曳兵而

2.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 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类似的谦称还有“孤”、“不谷”。

B. 庠序,古代地方上的学校,商代的叫“庠”,周代叫“序”。后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C. 孝悌,亦作“孝弟”,是古代重要道德规范。“孝”是孝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D. 君子,先秦时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对举。后泛指才德出众的人。

4. 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B. “不可……也”的句式,给人以吃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直接批评。

D. 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合理措施和正确态度。

5. 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下载Word版试题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上》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B    4. C   

5. ①使百姓养活生者,安葬死者,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始。

②认真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③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例句,鼓:名词作动词,敲鼓。

A项,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B项,食:名词作动词,吃。

C项,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D项,走:无活用。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

例句,宾语前置,“未有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是从没来没有过的事。

A项,判断句,“也”字表判断。译文: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B项,无特殊句式。译文: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

C项,宾语前置,不知句读,不解惑。译文:不懂得句读的读法,不理解疑难问题。

D项,定语后置,利(之)筋骨,强(之)爪牙。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B项,“商代的叫‘庠’,周代叫‘序’”错误,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C项,“是孟子对梁惠王的直接批评”错误,这是间接批评。

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憾”,遗憾;“王道之始也”,判断句,这是王道的开始。(2)中“谨”,认真兴办;“申”,反复;“颁”,通“斑”,斑白,头发花白。(3)中“是”,这;“何异于”,和……有什么不同。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按照季节砍伐树木,那木材便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凭此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吃到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有挨饿的情况了。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七十岁的时候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王不要怪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都会前来归顺了。”

录入时间:2021-04-04 09: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