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於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①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 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②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③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与被刑。……悲夫!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②白:刮去树皮使白木露出。③筹策:谋划。)

1. 对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田忌善而待之            客:像对待客人那样。

B. 齐使田忌而往              将:领兵。

C. 魏将庞涓闻之,韩而归      去:到。

D. 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约定。

2. 下列各组句中画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1)善战者因其势利导之      (2)今急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 (1)孙子度行,暮当至马陵    (2)吾还也

C. (1)庞涓自知智穷兵败,自刭  (2)令秦武阳为副

D. (1)遂成竖子名              (2)因击沛公于坐,杀

3.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孙膑的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1)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2)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3)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4)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5)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6)暮见火举而俱发。

A. (1)(4)(5)           B. (2)(4)(6)           C. (2)(3)(5)           D. (3)(4)(6)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智胜对手,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

B. 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齐军士卒死亡过半的情况下,乘胜追击,但终因过于自信,而兵败自刭。

C. 马陵之战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术思想,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D. 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智慧和胆识过人,却难以避免自己的不幸,对孙膑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

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2)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3)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下载Word版试题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C    3. D    4. B   

5. (1)孙膑到来,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动用刑法砍断他的两只脚,并且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敢再出现(露面)。

(2)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

(3)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C项解释错误,“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意思是:魏将庞涓听到消息后,率军撤离韩国赶回魏国。去,离开。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A项,(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而,连词,表修饰;(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而,连词,表承接。

B项,(1)“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其,代词,他们;(2)“吾其还也”,其,副词,表示商量的语气,还是。

C项,(1)“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乃,副词,于是;(2)“乃令秦武阳为副”,乃,副词,于是。

D项,(1)“遂成竖子之名”,之,助词,的;(2)“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之,代词,指代沛公。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

(1)说的是庞涓,不是孙膑;(2)这是兵法上的内容,不能直接表现孙膑的军事才能。排除这两项的只有D项。

故选D。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项,“庞涓在齐军士卒死亡过半的情况下”分析错误,不是士卒被庞涓消灭,是孙膑的“减灶计”使庞涓误以为齐军士卒逃亡。

故选B。

【5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翻译:

(1)“贤于己”,比自己贤能;“疾”,嫉恨;“刑”,用刑;“黥”,在脸上刺字;“见”,出现。

(2)“轻锐”,轻装精锐的部队;“倍日并行”,日夜兼程。

(3)“夜”,在夜晚;“书”,字;“烛”,照。

【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 

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2.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   “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

 3.剔除无效信息  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千扰项,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

孙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跟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在魏国做官,成为魏惠王的将军,自己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就暗中派人把孙膑叫到魏国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才能超过自己,嫉妒他,就用办法惩罚(他),弄残了他两条腿,并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埋没不被发现。    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孙膑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拜见(使者),说服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认为(他)才能出众,偷偷的用车把他带到齐国。齐国的将军田忌对(孙膑)很友好,以宾客的待遇来接待他。

又过了十三年,魏国与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后,率军撤离韩国赶回魏国,但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军有怯懦的名声,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兵法上说,急行军百里与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损失上将军,急行军五十里与敌人争利的只有一半士兵能赶到。命令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丢下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

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可以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旁,约定说“天黑看见点着的火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失去照应。庞涓自知 无计可 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太史公说:世俗所说的调用军队之法,都说《孙子兵法》十三篇,是《吴起兵法》,因为世上很多人都有,所以就不说了。 从吴起的行事作风来看,古语说:“能干的人不一定能说会道,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能干,”孙膑替庞涓筹划计谋算是明智的,却不能在被(庞涓)加害受刑前拯救自己的危难。悲哀啊!

录入时间:2021-04-10 09: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