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后汉书·王涣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都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日:“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撾,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酸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州举茂才,除温令。                除:授予官职

B. 又能以谲数发摘奸伏                数:多次

C. 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亡:死亡

D. 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踵:脚跟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为太守陈宠功曹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 在郡何以为理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C.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 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永元,是一种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大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且只有一个年号。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

(2)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下载Word版试题
《后汉书·王涣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D   

4. (1)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

(2)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恒亡其半”,“亡”如解释为“死亡”,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是说“(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亡”意思应该是“损失”。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虚语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本题B项,两个“以”都是介词,用、拿。A项,“为太守陈宠功曹”中“为”是动词,担任;“为天下笑”中的“为”是介词,被;

C项,“皆尽其能”中“能”,是名词,能力;“不能及”中“能”是能愿动词,能够、可以;

D项,“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中“之”,是代词,指代洛阳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之”是结构助词,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以年号纪年,且只有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好侠”应理解为“喜好行侠仗义”,“尚”应理解为“崇尚”,“气力”应理解为“力气和武艺”,“数”应理解为“频繁”,“剽轻”应理解为“强悍轻捷”;第二句中,“德”应理解为“恩德”;“立祠安阳亭西”应理解为“(为其)立祠(于)安阳亭西”,是省略句,也是状语后置句,即“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弦歌”应理解为“伴着礼乐”;“荐之”应理解为“献上祭品”。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翻译:

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都县人。父亲王顺,任安定太守。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浮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

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处理各种事物;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和帝十分高兴。王涣从此后开始知名。

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胡作非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县境内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道路停宿。其中有放牛的人,都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人敢侵犯。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用法律严格地纠察所属郡县,声名大震。后来由于考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免官。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而历届官府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隐密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元兴元年,王涣病死。

百姓在市中和路上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酿酒,多达数千人。王涣的灵枢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几案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

延熹年间,桓帝事奉黄老学说,将所有的祠堂全部毁去,惟独专门下诏书要密县保留原太傅卓茂的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令,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朝廷任命剧县令勃海人任峻任洛阳令。任峻选拔文武官员,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贼,决不畏避退缩,所以一年中要判的案件,不过几十个。任峻在威猛方面超过王涣,但在文德治理方面比不上王涣。任峻字叔高,最后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

录入时间:2021-04-12 09: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