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荒年         B.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

C.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畜:家畜         D.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责怪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河东凶亦然                       填然鼓之

B. 弃甲曳兵而走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C. 王好战,请以战喻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D.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惠王认为自己治国尽心尽力,孟子却认为他做得还远远不够。

B. 孟子批评梁惠王作战胆怯,却五十步笑百步,是不能使国家强盛的。

C. 孟子所谓的王道是指爱民、教民、富民,而梁惠王更崇尚霸道。

D. 孟子运用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委婉地批评了梁惠王不能实行仁政。

4. 将《寡人之于国也》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下载Word版试题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D    3. B   

4. ⑴注重乡校的教育,宣扬孝敬长辈的道理,头发斑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肩挑头顶了。⑵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减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D项应为“蓄养”。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代词,前一个是“这样”;后一个是象声词词尾,“……的样子”;B项连词,前一个是表修饰连词,可不译;后一个表转折,“但是”;C项前一个是介词,“用”;后一个是连词,表目的,“来”。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B项的理解完全错误,与孟子的主张相背离。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谨”:“注重”;“申”:“宣扬”;“颁”同“斑”;“斑白”“负戴于道路”:介宾短语后置,“在道路上肩挑头顶”。第二句关键点:“是”:“这”;“兵”:“武器”。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如第(2)题的对倒装句的考查。

录入时间:2021-04-15 0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