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警惕全球传播时代“信息疫情”的危害·王玲宁,邓惟佳》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伴随着新冠肺炎的全球流行扩散,谣言、恐惧、歧视、污名等“信息疫情”在社交媒体上日益弥漫,其传播速度甚至比新型冠状病毒还快。匿名性打破表达的禁忌、互动和传播的便捷性,以及人类对病毒未知的天然恐慌,这些都催动着虚假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裂变式传染,从而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心理焦虑、社会恐慌。

恐惧助长歧视肆虐。在全球卫生恐慌之下企图将罪责归于某个特定地方或人,这在历史上也不鲜见。例如,1853年美国黄热病流行被归咎于爱尔兰和德国移民;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一些美国人错误地把传播病毒的罪责归给了德国,一些社区被称之为“疾病中的德国佬”。在社交媒体上,新冠病毒被归为武汉、中国、中国人,甚至扩展到整个亚洲和亚裔群体,歧视性的言论比比皆是。由此,疫病容易使不同群体之间产生对立,加剧种族和地域之间的冲突,阻碍交流与合作。

而阴谋论的盛行更是成为全球性的景观,在社交媒体上,从宣称病毒是为减少世界人口有意为之到实验室泄露病毒到生化战争,不一而足。除了一些政治目的,大部分人对阴谋论的接受是出于归因、追责或者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不可接受心理。只是在全球传播时代,由于社交媒体可以将不同的个人或群体聚集在互动领域中,将舆论导向集体无意识,并与弥漫全球的民粹主义思潮共振,更助长了阴谋论的盛行,从而阻碍在抗击病毒上的全球合作。

污名化的背后,不可忽视的是新闻媒体机构的行为。无论是出于政治性还是商业性的目的,具有强大资源的国际媒体机构关于中国疫情的歧视性和偏见性的报道,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和扩散,其影响范围更为广泛,负面效应也更为显著。一些国际媒体在大量的新闻标题和政治评论中以 Wuhan Coronavirus或者 Wuhan Virus来称呼新冠病毒,有的甚至出现“黄祸”“中国病毒熊猫”等词。以地名或者国家之名来给病毒命名,深深地打上了污名化的印记,这不仅不利于武汉的国际城市品牌建设,更有损于中国的国家形象。

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疫情”来势汹涌,其造成的“次生伤害”并不亚于疫情本身。在全球合作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治理“信息疫情”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打败虚假信息的从来都是权威、客观、及时的信息。2月,世卫组织联手社交媒体 Twitter、 Facebook、腾讯、抖音以及 YouTube等展开对虚假信息的治理,确保搜索冠状病毒信息的人在搜索结果的顶部看到世卫组织所提供的权威信息,并能够链接到世卫组织的官方网站。中国作为疫情的发生地,需要加强疫情信息国际沟通机制,促进疫情信息共享和防控策略协调,要利用国内社交媒体打击谣言,发挥社会凝聚力和信任在有效应对疫情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个人,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传播学者克罗斯曾提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的批判能力”,这意味公众的判断水平在谣言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人人都能言说的社交媒体时代,更要提高自身的媒介修养,谨行慎言,做一名合格的“地球村村民”。

社交媒体是滋生“信息疫情”的温床,也是“隔离”和“消杀”疫情的战场。社交媒体上人们跨越国界的捐赠互助、志愿者活动、祈祷活动、反歧视活动等,在恐慌中给人们带来希望。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抛开歧视和偏见,政府、科学家、民众团结一致,加强全球卫生合作,才是人类最终打败病毒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王玲宁,邓惟佳《警惕全球传播时代“信息疫情”的危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匿名表达的自由性、互动传播的便捷性和对病毒的恐惧,催动着虚假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裂变式传染,从而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心理焦虑、社会恐慌。

B. 阴谋论之所以盛行,除了一些政治目的,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归因、追责,以及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不可接受心理。

C. 一些国际媒体把新冠病毒称为Wuhan Coronavirus,是出于商业性目的,对武汉的污名化。

D. 发布权威、客观、及时的信息,是治理“信息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能有效消除谣言、歧视、恐惧和污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信息疫情”,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举美国黄热病和西班牙流感的例子,意在论证疫病容易使不同群体之间产生对立。

C. 文章重点探讨了“信息疫情”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还从世卫、国家和个人层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办法。

D. 文章指出社交媒体既是滋生“信息疫情”的温床,也是治理疫情的战场,体现出作者辩证的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上人们对于疫情的错误归因完全是因为对病毒未知的恐惧,这种恐惧也会催动歧视性言论的传播。

B. 如果能够安抚人们面对疫情的种种不安,引导人们正确归因,理性追责,阴谋论就不可能盛行。

C. 作者呼吁要警惕全球传播时代“信息疫情”的危害,是因为认识到其“次生伤害”甚至超过疫情本身。

D. 根据克罗斯的理论,疫情信息如果不公开不透明不共享,相关的虚假信息泛滥的可能性就越大。

下载Word版试题
《警惕全球传播时代“信息疫情”的危害·王玲宁,邓惟佳》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一些国际媒体把新冠病毒称为Wuhan Coronavirus,是出于商业性目的”错误,根据第四段“无论是出于政治性还是商业性的目的,具有强大资源的国际媒体机构关于中国疫情的歧视性和偏见性的报道……一些国际媒体在大量的新闻标题和政治评论中以 Wuhan Coronavirus或者 Wuhan Virus来称呼新冠病毒……这不仅不利于武汉的国际城市品牌建设,更有损于中国的国家形象”可见,作者并未定性这种行为是“出于商业性目的”,且因为“有损于中国的国家形象”,可见其中也不乏政治性目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举美国黄热病和西班牙流感的例子,意在论证疫病容易使不同群体之间产生对立”错误,根据第二段开头“恐惧助长歧视肆虐。在全球卫生恐慌之下企图将罪责归于某个特定地方或人,这在历史上也不鲜见”,随后列举了这两个例子,可见,主要是为了论证对疫情的恐惧会助长歧视肆虐。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A项,“历史上人们对于疫情的错误归因完全是因为对病毒未知的恐惧”以偏概全,文章第一段列举了产生“信息疫情”的一些因素“匿名性打破表达的禁忌、互动和传播的便捷性,以及人类对病毒未知的天然恐慌”,而第二段说“在全球卫生恐慌之下企图将罪责归于某个特定地方或人,这在历史上也不鲜见”,主要是为了论证“恐惧助长歧视”,但并不是说历史上人们对疫情错误归隐“完全是”因为对病毒未知的恐惧;

B项,“安抚人们面对疫情的种种不安,引导人们正确归因,理性追责……阴谋论就不可能盛行”过于绝对,文章第五段提到,“传播学者克罗斯曾提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的批判能力’,这意味公众的判断水平在谣言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人人都能言说的社交媒体时代,更要提高自身的媒介修养,谨行慎言”可见,仅仅只是安抚、引导还不一定能够平息阴谋论,还必须要提高公众的自身修养;

C项,“是因为认识到其‘次生伤害’甚至超过疫情本身”错误,是因为“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抛开歧视和偏见,政府、科学家、民众团结一致,加强全球卫生合作,才是人类最终打败病毒的唯一选择”,而“信息疫情”会“助长歧视肆虐”,导致偏见,不利于全球抗疫。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

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3.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

4.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基本、大致、最等。

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

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

录入时间:2021-02-05 11: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