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六国论·苏洵》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戍卒叫,函谷举                举:拔,攻占。

B.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

C.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

D.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都、全

2.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祖死是   齐人勿附

B. 破灭道也   暴秦欲无厌

C. 不赂者赂者丧   秦攻取之外

D. 赂秦力亏   秦兵又至矣

3. 下列对第一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分析了齐、燕、赵三国的情况,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

B. 作者通过假设,得出的结论是“或未易量”,从反面证明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

C. 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而燕国灭亡的原因是“惜其用武而不终”。

D. 这段文字与文章第一段的观点相照应,形成一种总分论证的结构。

4. 翻译下列句子

(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下载Word版试题
《六国论·苏洵》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B    3. C   

4. (1)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2)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自取下策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速”,结合语句内容“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分析,和“祸”搭配,应该译为招致。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前句“于”是“在”的意思,后句“于”为“和”的意思;C项,分别表示因为;用。D项,连词,分别表示表顺承;转折。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第一段内容的分析。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分析可知,“惜其用武而不终”应为赵国灭亡的原因。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再”译为两次,“却”,使动用法,使……退却。(2)“以”译为凭借,“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句),“故事”译为前例(古今异义词)。

参考译文:

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录入时间:2021-04-18 09: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