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诗经(頍弁)·叶百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中有较多宴饮诗,如《鹿鸣》《常棣》《南有嘉鱼》等,描写周代君臣、宗族、亲朋间的宴饮酬酢。《诗经》写这些彻夜不息的欢宴,尽述肴馔之阜和礼乐之美,如“君子有酒,旨且多”“鼓瑟吹笙”“吹笙鼓簧”等。飨宴,不纯粹是贵族的享乐,还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要求。而在诸多宴饮诗中,《頍弁》犹如一支欢宴哀歌,写出了忧生之嗟。

峨冠博带、佳肴美酒、并坐鼓瑟,周代贵族之宴,大抵这般开场。幽王久不与诸公飨宴,诸公不得见幽王,于是心忧“其将危亡”,自身将无所依怙。诗中以“茑与女萝”比兴,以“未见”与“既见”两者心情的巨大反差与起伏来铺陈展开,写出这群与宴贵族的“忧心奕奕”“忧心怲怲”。“奕奕”是盛大,而“怲怲”则是“满怀忧愁的样子”,足见忧惧之甚,以至于复见幽王,便“庶几说怿”了。

这是一篇较为独特的宴饮诗,这个与兄弟甥舅欢聚的宴会,本该和乐且湛,但除了开场“尔酒”“尔肴”的渲染,全诗却被一种愁悴忧惧之情笼罩。这种悬覆其上的忧惧,在《红楼梦》中一次贾政的生辰上也有所体现。当日是贾政生辰,宁荣二府人丁都齐集庆贺,热闹非常,忽有门吏报“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唬的贾赦贾政等一千人不知是何消息”,“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面对一个来自皇宫的不确定的信息,又是“唬”,又是“惶惶不定”,贾府这个显赫家族何以忧惧至如此?《頍弁》中这群攀附王权的贵族,有着和贾家相类似的心理,他们同样自感命运朝不保夕、岌岌可危,于是“乐酒今夕”,终夜自娱。

本诗卒章中以“霰”作喻,即急危将临之象,这就给全诗定了一个总基调。是衰老之将至,还是叹政权之将亡,或许两者皆可释读。细读全诗,其实整篇《頍弁》,不一定要落实于“刺幽王”,此诗放在幽王时代的大背景下,大抵可视作时代之症候,将衰之先兆。品咂诗句,全诗并非“抒愤”“讽谕”之口吻,也不全然是一首沉湎于享乐生活的宴饮作乐之歌,而是哀叹生命无常、盛筵难再,在欢情乐景中写出--种悲调来。

见霰落而知大雪之将至,在这百般作乐的欢宴空气中,这位与宴的贵族公子领会到了一种真实的幻灭感。这是一种时代的空虚之症,如同菲茨杰拉德在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将宴会上的男男女女视作一群“飞蛾”,盲目、寄生、纵情狂欢又醉生梦死。这种幻灭感,大概也只有拥有一双“冷眼”者才能觑见,就像《红楼梦》中贾妃省亲过后,“独有宝玉见那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而《頍弁》中的这种忧生之叹,不仅仅来自于对人生无常的感喟,更出于其对所处时代的感知。诗人瞻顾日常生活之细微,并预感这个时代即将到来的变化与转折,从而发出“无几相见”的喟叹,这是欢宴之哀歌,也是那个即将礼崩乐坏的时代的注脚。

(摘编自叶百安《诗经(頍弁),欢宴中的忧生之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中有较多的宴饮诗,描绘了周代君臣、宗族、亲朋间宴饮酬酢的情景。

B. 《頍弁》既写未见之忧,又写既见之喜,两种心情循环往复,在反差中起伏。

C. 贾府生辰宴被来自皇宫的不确定的消息冲击后,乐酒今夕的景象随之消失殆尽。

D. 宴会上的男女如“飞蛾”扑火,只有捧卷旁观者才能覷见并发出这忧生之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行文逻辑是逐层深人,卒章显志。

B. 文章第二段引用诗句对《頍弁》的脉络进行梳理,为下文具体分析做准备。

C. 文章阐述纵横捭阖,既对《诗经》各篇章横向解读,也对中外名篇纵向联系。

D. 文章末段点明题旨,在重申忧生之叹观点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其时代特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代宴饮既有贵族享乐的成分,也有礼乐文化的呈现,如宴饮开场时的“峨冠博带”“并坐鼓瑟”就体现了礼乐之美。

B. 周幽王与兄弟甥舅欢聚,其乐融融的表象之下,深藏着忧心忡忡的恐惧,主要源于对生命无常、盛筵难再的预感。

C. 《頍弁》不一定是为了劝谏君王而作,但最后以“霰”设喻为诗作奠定了悲调,基本上可视为周朝大厦将倾之征兆。

D. 《頍弁》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冷眼觉察到真实的幻灭感,这种感喟与元妃省亲后宝玉的观感如出一辙。

下载Word版试题
《诗经(頍弁)·叶百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B项,“又写既见之喜”、“两种心情循环往复”表述不恰当。从原文“而在诸多宴饮诗中,《頍弁》犹如一支欢宴哀歌,写出了忧生之嗟”、“其实整篇《頍弁》,不一定要落实于“刺幽王”,此诗放在幽王时代的大背景下,大抵可视作时代之症候,将衰之先兆。品咂诗句,全诗并非‘抒愤’‘讽谕’之口吻,也不全然是一首沉湎于享乐生活的宴饮作乐之歌,而是哀叹生命无常、盛筵难再,在欢情乐景中写出--种悲调来”、“《頍弁》中的这种忧生之叹,不仅仅来自于对人生无常的感喟,更出于其对所处时代的感知。诗人瞻顾日常生活之细微,并预感这个时代即将到来的变化与转折,从而发出“无几相见”的喟叹,这是欢宴之哀歌,也是那个即将礼崩乐坏的时代的注脚”可以看出,《頍弁》并不是两种心情循环往复,而是主要是衰之先兆,而不是既见之喜,更多的感叹生命无常,更是对所处时代的感知。

C项,“乐酒今夕的景象随之消失殆尽”错。“这种悬覆其上的忧惧,在《红楼梦》中一次贾政的生辰上也有所体现。当日是贾政生辰,宁荣二府人丁都齐集庆贺,热闹非常,忽有门吏报‘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唬的贾赦贾政等一千人不知是何消息’,‘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面对一个来自皇宫的不确定的信息,又是‘唬’,又是‘惶惶不定’,贾府这个显赫家族何以忧惧至如此?《頍弁》中这群攀附王权的贵族,有着和贾家相类似的心理,他们同样自感命运朝不保夕、岌岌可危,于是‘乐酒今夕’,终夜自娱”可以看出,文中是用《红楼梦》作为例子来表现和贾家有相似心理,这种现象不是唯一存在的,最后的感叹之余乐酒今夕,终夜自娱,没有说这种景象消失殆尽。

D项,“只有捧卷旁观者才能覷见并发出这忧生之叹”错。从文中“见霰落而知大雪之将至,在这百般作乐的欢宴空气中,这位与宴的贵族公子领会到了一种真实的幻灭感。这是一种时代的空虚之症”、“这种幻灭感,大概也只有拥有一双‘冷眼’者才能觑见”可以看出,不是只有捧卷旁观者才能覷见并发出这忧生之叹,而是要有一双“冷眼”的旁观者才能看见,没说捧卷。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C项,“既对《诗经》各篇章横向解读”错。从原文“《诗经》中有较多宴饮诗,如《鹿鸣》《常棣》《南有嘉鱼》等,描写周代君臣、宗族、亲朋间的宴饮酬酢”、“在诸多宴饮诗中,《頍弁》犹如一支欢宴哀歌,写出了忧生之嗟”、“而《頍弁》中的这种忧生之叹,不仅仅来自于对人生无常的感喟,更出于其对所处时代的感知。诗人瞻顾日常生活之细微,并预感这个时代即将到来的变化与转折,从而发出“无几相见”的喟叹,这是欢宴之哀歌,也是那个即将礼崩乐坏的时代的注脚”可以看出,本文主要是对《诗经》中《頍弁》的解读,并且在解读中引用中外名著,比如《红楼梦》、《了不起的盖茨比》等进行联系。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B项,“主要源于对生命无常、盛筵难再的预感”错。“对生命无常、盛筵难再的预感”错。从原文“峨冠博带、佳肴美酒、并坐鼓瑟,周代贵族之宴,大抵这般开场。幽王久不与诸公飨宴,诸公不得见幽王,于是心忧‘其将危亡’,自身将无所依怙。‘满怀忧愁的样子’,足见忧惧之甚,以至于复见幽王”、“这是一篇较为独特的宴饮诗,这个与兄弟甥舅欢聚的宴会,本该和乐且湛,全诗却被一种愁悴忧惧之情笼罩”、“ 有着和贾家相类似的心理,他们同样自感命运朝不保夕、岌岌可危,于是‘乐酒今夕’,终夜自娱”是表现对周幽王与兄弟甥舅欢聚内心的恐惧,感叹命运朝不保夕、岌岌可危。而从文章“ 品咂诗句,全诗并非‘抒愤’‘ 讽谕’之口吻,也不全然是一首沉湎于享乐生活的宴饮作乐之歌,而是哀叹生命无常、盛筵难再,在欢情乐景中写出--种悲调来。见霰落而知大雪之将至,在这百般作乐的欢宴空气中,这位与宴的贵族公子领会到了一种真实的幻灭感”可以看出“生命无常、盛筵难再的预感”是整个《頍弁》中之叹。

故选B。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录入时间:2021-02-05 1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