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炒米和焦屑·汪曾祺》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炒米和焦屑

汪曾祺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的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乎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面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这很有点像古代行军用的“鞴”。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写四川的“炒米糖开水”,再写家乡高邮的炒米,在对比中凸显食物特点,语言平易朴实,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作者通过祖母用柚子壳舀炒米这个细节表明在作者故乡,“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同时又表达了他对祖母的怀念之情。

C.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来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既真实地反映了高邮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又流露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D. 文章结尾部分写炒米和焦屑的应急之用,将其放在幼年躲避战乱的背景下,增加了文章的时代感,让文章显得厚重。

2. 文章引用《板桥家书》中关于炒米的叙述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回答。

3. 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下载Word版试题
《炒米和焦屑·汪曾祺》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①结构上,文章开头以《板桥家书》中的话引出下文对炒米的叙述。②第5段中引用《板桥家书》中的话介绍炒米的普通、方便和吃法的多样性。③表达效果上,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吃炒米这一风俗具备雅趣,增加了文章的韵味。   

3. ①“浪漫主义的夜晚”表明“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这符合儿童的猎奇心理;②对于这个战乱中与炒米焦屑相伴的夜晚,作者不写常人心中的离乱之苦,而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表现了作者的幽默;③作者能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回顾这段经历,表现了他的达观超脱。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表明在作者故乡,“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理解错误。从本段看“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写祖母用柚子壳舀炒米,是表现每家“舀炒米的东西是固定的”。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解答此类问题,首先回到原文找到相关情节,再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三个方面答题。《板桥家书》在文中有两处引用,一处在开头,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炒米是各地都有的”增添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引出下文对炒米的叙述;第二处在第五段,“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介绍炒米的普通、方便和吃法的多样性,使普通的吃法具备了雅致的美感。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 “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首先理解“浪漫主义的夜晚”,结合上下文“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表明“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感兴趣,文尾“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可知本文主题是表现贫穷时期人们对生活的态度,说这样的夜晚是“浪漫的”有一种幽默,更流露出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心态。

录入时间:2021-04-25 0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