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碰瓷”是怎么成为国际词条的·中国经济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碰瓷”是怎么成为国际词条的

9月1日晚,中国游客曾某等3人与瑞典警察发生冲突,成了舆论热议的事件。随后一个瑞典人拍的现场视频在瑞典地方电视台SVT2播出,视频中大妈舞着红丝巾扑地大喊救命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不少外国人极其不解:“为什么中国人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经常坐地撒泼?这怎么可能竟是一种被社会认可的行为?”他们给这种行为取了一个文绉绉的名词——Peng Ci(碰瓷)。”

“碰瓷”本为清末古玩市场的一种讹诈手段。不法摊主别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摆放,专等路人不小心碰坏,借机讹诈。也有人说此骗术来自老北京没落的八旗子弟,他们平日手捧“名贵”瓷器行走于闹市街巷,瞅准机会故意让马车“碰”他一下,瓷器随即落地摔碎,便缠住车主要求按名贵瓷器的价格赔偿。20世纪末,随着汽车越来越大众化,碰瓷之术也与时俱进,碰瓷者故意与汽车相撞制造交通事故的假象来讹诈钱财,“碰瓷”之“瓷”已大大抽象化了,被损坏的物什,由瓷器、玉器、古钱币扩展至古董表、字画、手机,甚至身体发肤。2012年“碰瓷”一词被收入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最近10多年,碰瓷频率越发多起来。在“瓷”的意义泛化、抽象化的基础上,“碰”的意义弱化,碰瓷者假装弱者、或号称遗失了东西,只要欲求得不到满足,就坐(躺)地哭闹撒泼,索要经济赔偿或提出其他条件。

2018年9月18日,苹果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宣布iPhone XS、iPhone XS Max加入了双卡双待功能,9月26日酷派官方微博转发自己2年前一条有关双卡双待的微博,高调炫耀自身在双卡双待的优势,连苹果都跟风。然后就有推文称:酷派碰瓷苹果:以双卡双待首创者自居。

这一用法进一步远离碰瓷的本义,仅保留当事双方的强弱关系、“弱势”一方借机牟取声誉利益,产生了更远的引申义“蹭热度”。

其实,碰瓷案本非近百年来民间唯一的专利。《红楼梦》第44回,贾琏趁王熙凤生日与鲍二媳妇私通,被凤姐撞破,鲍二媳妇上吊自杀。他娘家的亲戚要告,凤姐儿道:“我没一个钱!有钱也不给,只管叫他告去。也不许劝他,也不用震吓他,只管让他告去。告不成倒问他个‘以尸讹诈’!”就是这种碰瓷案的写照。如此“国粹”,堂而皇之地步入国际舞台,“Peng Ci”变身国际词条,国人宁不深省乎?

(选自中国经济网,有删改)

1. 根据材料,概括“碰瓷”的“瓷”词义的变化。

2. 文章最后一节称“碰瓷”为“国粹”,为什么?

3. 文章最后说“‘Peng Ci'变身国际词条,国人宁不深省乎?”,结合全文分析,哪些地方值得深省?

下载Word版试题
《“碰瓷”是怎么成为国际词条的·中国经济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①本指瓷器、玉器、古钱币等;②后来扩展到古董表、字画、手机甚至身体发肤;③再后来演变为欲求得不到满足就躺地哭闹撒泼;④现在又指强势的一方。   

2. ①“国粹”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②“碰瓷”这种借机讹诈的丑陋行为,自古有之,实为我国文化中的槽粕。③作者称其为“国粹”,是反语,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3. ①“碰瓷”是一种借机讹诈行为,可是长时间被社会认可(容忍),确需深省。②“碰瓷”是一种借机讹诈行为,可是国人乐此不疲,不断碰出了新花样、新高度,确需深省。③“碰瓷”是一种借机讹诈行为,国人由国内玩到了国外,确需深省。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考生要根据材料来概括“‘碰瓷’的‘瓷’词义的变化”,既为“变化”,那么考生在概括的时候要能够呈现这种变化的过程,可以由词语的本义延展开,分析其在具体的语境中所存在的语境义。从文中来看,第一段的最后说“他们给这种行为取了一个文绉绉的名词——Peng Ci(碰瓷)”,而“这种行为”指的就是“大妈舞着红丝巾扑地大喊救命的动作”,对于大妈的这一表现,外国人的理解是“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经常坐地撒泼”。第二段中作者先解释“碰瓷”的本意,即“清末古玩市场的一种讹诈手段”,具体来看,“不法摊主别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摆放……八旗子弟,他们平日手捧‘名贵’瓷器行走于闹市街巷,……瓷器随即落地摔碎……”,这二者碰的“瓷”是瓷器,除此之外,后面说“被损坏的物什,由瓷器、玉器、古钱币扩展至……”,可见“瓷”的最初意义应该还有“玉器、古钱币”;接着“20世纪末,随着汽车越来越大众化,碰瓷之术也与时俱进,碰瓷者故意与汽车相撞制造交通事故的假象来讹诈钱财,‘碰瓷’之‘瓷’已大大抽象化了,被损坏的物什,由瓷器、玉器、古钱币扩展至古董表、字画、手机,甚至身体发肤”,此时的“瓷”指“古董表、字画、手机甚至身体发肤”;“最近10多年,碰瓷频率越发多起来。……碰瓷者假装弱者、或号称遗失了东西,只要欲求得不到满足,就坐(躺)地哭闹撒泼,索要经济赔偿或提出其他条件”,这里的“瓷”与第一段老大妈的表现一致,应是“瓷”后来的意义。第三段和第四段借助酷派的表现引出“蹭热度”,这是其更远的引申义。答题的时候,考生要能呈现出词义演变的过程。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言,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文章最后一节称‘碰瓷’为‘国粹’,为什么”,然后要理解“国粹”的意义,再分析“碰瓷”其实是什么行为,分析作者称“碰瓷”为“国粹”的原因,其中蕴含的情感。从词典来看,所谓“粹”意思是“精华”,“国粹”即国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而从上文的字里行间明显可以看出,“碰瓷”其实就是一种讹诈的行为,应该是“糟粕”,是“垃圾”,而作者却称之为“国粹”,说它是国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且是“堂而皇之地步入国际舞台”,显然使用反语的手法,表达对此种行为的讽刺,同时以“国人宁不深省乎”引发读者对此的深思。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文章最后说‘Peng Ci'变身国际词条,国人宁不深省乎?,结合全文分析,哪些地方值得深省”,然后要分析“‘Peng Ci’变身国际词条背后”折射出的问题,这才是需要引发我们重视深省的东西。就“碰瓷”本身来说,这种行为虽然不对,但还不至于让作者发出“国人宁不深省乎”的感叹;我们要思考的是,明明“碰瓷”是讹诈,是糟粕,为什么却能从清末的古玩市场走到今天,从国内走向国外,且还有越走越大的趋势?从一开始的瓷器、玉器到后来的古董、字画、手机,从物品到身体发肤,从讹诈到欲求不满的哭闹撒泼,从“碰瓷”到“蹭热度”,从国内玩到国外,该“游戏”的时间跨度之长,形式变化之多,涉及的空间区域之广,折射出的社会的容忍,是国人的乐此不彼,这些才是我们该真正反省的问题。

录入时间:2021-05-03 0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