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从“机械复制”到“机械原创”:人工智能引发文化生产革命·刘方喜》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互联网+”正在极速转向“人工智能+”时代。中外学者往往用技术“爆炸”“奇点”“革命”等来描述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的扩张速度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英国学者卡鲁斯·蔡斯指出:“智能爆炸的可能性通常被称为技术奇点。对于人类来说,这有可能是惊人的好消息,也有可能是灾难性的一刻。”而全球大众传媒似乎主要在渲染“灾难性”一面。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帕斯卡尔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而当今天AI似乎也可以有“思想”的时候,我们人类的尊严正在被机器“冒犯”。除了“思想(哲学)”外,在AI引发的艺术文化生产革命中,这种尊严也正在被“冒犯”:电脑自动作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在AI也可以作曲了……这其中的“现象级事件”似乎应该是微软AI机器人小冰竟然开始作诗,并且还出版了一本像模像样的诗集。

现代人对于自己的尊严被冒犯所产生的抵触情绪,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本能反应——对于闯入文艺创作领域的AI,传统意义上的文艺生产主体,尤其是艺术家,目前的总体情绪大抵就是如此,这从他们公开发表的一些言论可见一斑。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抵触可被理解为一种全新的“卢德谬论”。“卢德谬论”是发展经济学中的观点。19世纪,蓝领工人认为在生产中应用自动化机器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而导致失业率增加。现在这一观念又在人类与AI的关系中得到了更加直观的呈现。

对未知事物产生恐惧,是人常有的另一种本能反应,这种恐惧与抵触情绪交织在一起,会深刻影响我们对于AI的认知。这种复杂的情绪很早就被好莱坞电影工业充分利用,生产出一部又一部智能机器人威胁乃至取代、毁灭人类的科幻大片。近年来,随着AI的爆炸性发展,有关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索菲亚等的商业噱头在大众媒体上疯狂传播,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AI的恐惧和抵触,放大了对AI认知的“卢德谬论”。

艺术家普遍认为,没有“情感”的冰冷机器所生产的“艺术品”,无法触动人的审美情感并引发心理审美反应,因此不具有欣赏价值。但是,如果我们对上述观点进行深入反思,会发现不少问题。假如没有情感的“自然”所“生产”出的景物能引发人的审美参与,那么由机器创作的“艺术品”未必就不能与人类进行审美互动。根据“图灵测试”原则,一个人和一台拥有智能的机器设备被隔开,在互不相知的情况下进行随机的提问交流,如果超过三成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对方是机器设备,那就代表了这台设备拥有“人类智能”——这种图灵测试也可用来

对AI所生产的艺术品进行测试,以证明AI机器是否具有审美智能。AI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神经或心理反应,其所生产的艺术品也能相应地引发人脑神经或心理的审美反应——这至少在技术层面上是可能的。我们可以质疑当前AI的思想或艺术创作能力,但是应该明白,AI还处于“婴幼儿”期,其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能力具有无限潜能,尽管在其成长过程中还需要人类提供帮助。

面对全球对AI的认知状况,只有人文主义情怀是不够的,科学的理性反思非常必要——文化理论研究大有可为。

(摘编自刘方喜《从“机械复制”到“机械原创”:人工智能引发文化生产革命》)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人工智能急速扩张,学者和大众传媒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前者往往关注其革命性的社会影响,后者主要渲染“灾难性”的一面。

B. 以前电脑自动作画、作曲并未引起人们的警觉,但微软AI机器人小冰作诗事件冒犯人类思想的“尊严”,引发了人们的恐惧和抵触。

C. 近年来,阿尔法狗、索菲亚等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强化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和抵触,对人工智能认知的“卢德谬论”愈发被放大。

D. 人工智能在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方面具有无限潜能,但是目前其思想或艺术创作能力尚不够成熟与强大,还需要人类帮助促进其成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所引发的艺术文化生产革命为立论背景,就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问题展开论证。

B. 文章借用经济学上的“卢德谬论”,对艺术家等文艺生产主体面对人工智能闯入文艺创作领域的抵触情绪作了否定。

C. 文章以“图灵测试”的原则为论据,有力地驳斥了艺术家所持的人工智能生产的艺术品不具有欣赏价值的观点。

D. 文章破立结合,在批判了人们人文主义情怀泛滥之后,正面提出了对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应该秉持的正确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对人工智能的抵触情绪理解为全新的“卢德谬论”,是因为艺术家的尊严被人工智能冒犯的观念,与世纪劳动力被机器取代的观念相似。

B. 好莱坞利用人类的恐惧和抵触情绪生产出智能机器人威胁乃至取代、毁灭人类的科幻大片,说明人类的消极情绪也蕴含着积极的商业价值。

C. 没有情感的“自然”所“生产”出的景物和由机器创作的“艺术品”都有可能引发人的审美参与,由此可见,审美只是来源于人们的内心。

D. 从“机械复制”到“机械原创”,人工智能引发了文化生产革命,不仅将会带来文艺创作的繁荣,而且会促进文化理论研究的发展。

下载Word版试题
《从“机械复制”到“机械原创”:人工智能引发文化生产革命·刘方喜》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回归文本找到选项的内容,将选项内容与题干要求进行比对,看是否符合题意,从而确定正确答案。A项,“学者和大众传媒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前者往往关注其革命性的社会影响,后者主要渲染‘灾难性’的一面”以偏概全。由“英国学者卡鲁斯•蔡斯指出:‘智能爆炸的可能性通常被称为技术奇点。对于人类来说,这有可能是惊人的好消息,也有可能是灾难性的一刻’”“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帕斯卡尔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而当今天AI似乎也可以有‘思想’的时候,我们人类的尊严正在被机器‘冒犯’”可知,学者也关注灾难性影响。B项,“以前电脑自动作画、作曲并未引起人们的警觉”曲解文意。由第一段“除了‘思想(哲学)’外,在AI引发的艺术文化生产革命中,这种尊严也正在被‘冒犯’:电脑自动作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在AI也可以作曲了……”可知,电脑作曲已经引起人们的警觉。C项,“阿尔法狗、索菲亚等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强化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和抵触,对人工智能认知的‘卢德谬论’愈发被放大”曲解文意。由第三段“随着AI的爆炸性发展,有关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索菲亚等的商业噱头在大众媒体上疯狂传播,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AI的恐惧和抵触,放大了对AI认知的‘卢德谬论’”可知,是媒体对这种商业噱头的疯狂传播“强化”恐惧和抵触,“放大”了“卢德谬论”。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梳理文章的结构脉络,勾画出每段的段首语或中心句;其次,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注意分析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找出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C项,“文章以‘图灵测试’的原则为论据,有力地驳斥了艺术家所持的人工智能生产的艺术品不具有欣赏价值的观点”错,由第四段“这种图灵测试也可用来对AI所生产的艺术品进行测试,以证明AI机器是否具有审美智能。AI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神经或心理反应,其所生产的艺术品也能相应地引发人脑神经或心理的审美反应——这至少在技术层面上是可能的”可知,图灵测试不是有力的论据,它只是一种理论上存在的可能性。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筛选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性的句段;然后将选项信息带入选文比对辨析,尤其要联系上下文体会。特别注意因果、条件、假设等逻辑性的错误。C项,“由此可见,审美只是来源于人们的内心”以偏概全,由第四段“假如没有情感的‘自然’所‘生产’出的景物能引发人的审美参与,那么由机器创作的‘艺术品’未必就不能与人类进行审美互动”可知,引发人的审美参与的,除了来源于人们的内心,还来自于景物和“艺术品”自身的美。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录入时间:2021-05-04 09: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