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我只欠母亲·赵鑫珊》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与儿子聚少离多的日子。

B. 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 散文用朴实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饱含深情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和为母亲争气的心愿。

D. “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和向往。

2. 文章开头“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3. 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下载Word版试题
《我只欠母亲·赵鑫珊》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①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愧疚之情。②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以幸福的情节开头,忏悔的情绪结尾,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   

3. ①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 ②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 ③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 ④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错误,原文“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由此可推断,“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的原因包括不让母亲牵挂、忧愁以及当时家里已接近破产的经济状况,选项中“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属于无中生有。

C项,“为母亲争气的心愿”错误,与原文无依据,属于无中生有。

D项,“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和向往”,原文“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由此可知,“母亲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和向往”也属于无中生有,与原文无依据。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干为“文章开头‘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即要求分析文章开头一段的作用,然后联系全文分别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个方面去分析其作用。本题中,首段仅一句话“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联系全文,从内容上讲,“人生的笑”在文中指“我”收到通知书后,我和母亲内心都非常高兴,所以笑;而“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是指“我”收到通知书也就意味着母亲要和我分离了,母亲舍不得,所以哭了,此外,“我”收到通知书也意味我将不能日夜侍奉在母亲的身边,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所以我内心也是伤感的;“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处于文章的首段,从结构上讲,首先,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由此段自然引出下文“笑”和“哭”的相关情节的叙述;其次,照应全篇的组织结构,文章从回忆中收到通知书的“笑”开始写起,又在现实的“内疚”中结束全文,首段正好呼应了全文的结构布局;最后,首段中的“笑”与“哭”,又在开篇为全文定了感情基调,有助于读者对全文情感的把握。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有关母亲细节描写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以及“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此处细节写了母亲流着泪默默为我收拾行李,体现母亲舍不得“我”但又不善用言辞表达的性格特点;“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此处细节写了不善言辞的母亲为了我能顺利报道上学而去向别人借钱,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而母亲“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体现母亲为人忠厚、老实的性格特点;“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此处体现母亲好强、不甘落后的性格特征;“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也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与不舍。

录入时间:2021-05-05 0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