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刘学堂·拓宽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视野》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包括新疆在内的中亚史前考古的一系列重要发现,随着史前时期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深入,外来文化因素的不断输入对中国早期文明形成所起的作用,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进而拓宽了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视野。

首先是史前青铜之路概念的提出和确立。青铜冶铸技术随着西方人群向东方的迁移,距今4000年以前进入新疆,在东天山地区与东来的彩陶文化碰撞与融合,创新出了具有中国西北原始萨满文化特质的青铜器群。新疆东天山地区形成的青铜文化,很快向甘青地区传播,在甘青地区快速发展起来。学术界早就注意到偏居西北的甘青,史前青铜器群出现年代比中原早,冶铜技术发展到相当高度。有的学者认为这里是中国早期青铜技术发展的孤岛,有的学者直言不讳地说它们的出现与史前东西文化交流有关。中国西北系青铜器群形成后即向北向东传播。北向的一支,主要是沿着黄河,传播到长城地带和中国北方的其他地区,肇夏商之际中国北方系青铜器形成之始。东传的一支,很快进入华夏文明诞生的核心区晋南和豫西一带。

其次,是小麦的东传。至少从距今4000年的夏代或更早的时候开始,北方黄河中下游区域,突然开始种植小麦,并快速普及,改变了中国北方地区以种植粟类农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的结构。新疆罗布泊的孔雀河古墓沟墓地、小河墓地以及东天山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在不迟于公元前2000年,新疆天山地区古代居民已经广泛种植小麦。中原地区突然在夏代或略早开始普遍种植的小麦,当由西方传入。另外,中原地区小麦普通种植还引发更深层的学术问题。因为小麦是需要灌溉的农作物,小麦的大面积种植,需要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由西方引进的小麦种植及相关的灌溉制度,与中原夏代文明机制的不断成熟是否存在内在关系,值得深入思考。

其三,器物交流的背后,反映的是人群的迁徙,甲骨文学家胡厚宣认为,甲骨文提到的“土方”为夏民族。西域史学家余太山进一步说明,夏禹所统治的“土方”族群,实际上就是吐火罗人,他们曾生活在豫西和晋南。欧美多数学者和中国部分学者认为,吐火罗人的一支在夏代或更早的时候迁居天山,罗布泊小河墓地那些保存相当完好的人类干尸,为吐火罗人的遗骸。这里,如果胡厚宣论证的“土方”为夏民族可信;余太山所论禹治下的“土方”就是吐火罗不虚;小河干尸是吐火罗人遗骸之说也能成立。那么,吐火罗人为什么在夏代突然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区域,它们的到来又对夏文明的最终形成起到过什么作用?由此引发中华早期文明形成过程讨论中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摘编自刘学堂《拓宽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视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入研究史前时期东西文化的交流,可以拓宽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视野。

B. 中国西北原始萨满文化特质的青铜器群是东西方青铜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果。

C. 传到晋南和豫西一带的青铜器群是夏商之际中国北方系青铜器形成的源头。

D. 青铜之路和小麦东传的研究,是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体部分从三个维度探讨东西文化交流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影响,层次分明。

B. 文章第三段论述小麦的东传,主要是为了证实相关的灌溉制度当由西方传入。

C. 末段用几个学者的观点作为论据,论证了东西方器物交流反映的是人群的迁徙。

D. 文中大量的引用论证,使论证更为严密,体现了作者不妄下论断的求实精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系列的事实证明,中原早期文明的形成过程,有遥远的西方外来文化因素的参与和渗透。

B. 中国西北系青铜器群比中原青铜器群的出现要早,这很有可能与史前东西文化的交流有关。

C. 除开史前青铜器和小麦之外,其它器物跟随人群迁徙到黄河中下游区域的可能性比较小。

D. “土方”“吐火罗人”和小河干尸的论证将引发关于中原早期文明形成中更深层的问题。

下载Word版试题
《刘学堂·拓宽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视野》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原文找到需要理解的重要概念,然后结合原文理解重要概念,并浏览选项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一般采用直选法或者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B项,“中国西北原始萨满文化特质的青铜器群是东西方青铜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果”偷换概念,原文为“青铜冶铸技术随着西方人群向东方的迁移,┄在东天山地区与东来的彩陶文化碰撞与融合”。C项,“传到晋南和豫西一带的青铜器群是夏商之际中国北方系青铜器形成的源头”张冠李戴,原文是“北向的一支,┄肇夏商之际中国北方系青铜器形成之始”,将“北向的一支”与“东传的一支”混为一谈。D项,“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无中生有,原文无据。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主要是为了证实相关的灌溉制度当由西方传入”说法错误,根据文意可见,原文论述的重点仍然是“小麦的东传”而非“灌溉制度的传入”。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项,“其它器物跟随人群迁徙到黄河中下游区域的可能性比较小”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故选C。

【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录入时间:2021-05-13 09: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