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山东作家莫言·中国新闻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山东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报高密10月1l日讯    晚上7点刚过,高密的大街上便响起了鞭炮,一条消息在鞭炮声中口口相传:高密走出去的山东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籍作家首次问鼎这一奖项。

几天前,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大热门的消息不胫而走。来自国内20余家媒体的记者奔向高密,在莫言文学馆的手稿里,在莫言出生的大栏乡平安村,在高密的剪纸、扑灰年画和山山水水中找寻密码,期待一条爆炸性新闻。

这是收获的季节,高密的玉米棒子黄澄澄地摆满了场院和房顶,侍弄着活计的老乡们略带疑惑地观望着纷至沓来的记者。莫言的二哥管谟欣已说不清接待了几拨客人,但他还是面带笑容。

随着时间推移,记者群里散发出焦急和期盼的气氛。他们不停地看表,翻着网页,并一遍一遍地追问莫言的下落。莫言事后对记者说,那时,他正躲在一个地方逗着小外孙玩耍,还舒舒服服吃了顿晚饭。

“成了!”晚上7点刚过,记者当中一个手疾眼快性子急的率先确认了这一消息,人群中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远在北欧的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瑞典文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了获奖者姓名.他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说,莫言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他很善于讲故事。莫言获奖会进一步把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

晚9点,让各路记者找得好苦的莫言终于现身。对于获奖,莫言表示“可能是我的作品的文学素质打动了评委,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表现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民族风情,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写人,超越了地区、种族的界限”。他强调,“诺贝尔文学奖是重要的奖项,而并不是最高的奖项”,自己要“尽从热闹喧嚣中解脱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

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小学即辍学,曾务农多年,也做过临时工。1976年2月离开故土,尝试写作。1981年开始发表作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红高梁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蛙》等。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摘编自山东《大众日报》2012年10月12 第1版)

材料二:莫言获诺奖让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世界视野

中新社北京10月11日电(应妮 蒋涛)“莫言的高度就是中图当代文学的高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曾如是说。今天,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诺贝尔奖委员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作家莫言。

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得知这一消息时,现年57岁的莫言正在山东高密。他坦言很高兴,但认为“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被世界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创作上”。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1. 下列对材料一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从大街上放鞭炮的具体场景写起,现场感强,抓人眼球。

B. 在场景、气氛的层层铺垫之后,新闻人物出场,增强了新闻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C. 记者的焦急和期盼与莫言的淡定、从容形成对比,突出莫言的态度和性格特征。

D. 使用鲜活的词语和反问句式把人物、事件、场景写“活”,现场感强,引起读者的共鸣。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多次出现莫言获奖被确认的时间,在体现消息准确性的同时,也流露出记者的喜悦与自豪。

B. 材料一展示了富有地域特点的生活场景和莫言的生平资料,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莫言作品与这块土地的关系。

C. 材料二中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陈晓明教授高度评价了莫言的文学成就,指出莫言的高度代表了中国文学的高度。

D. 两则材料引用的莫言“获奖感言”表明莫言冷静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作品还存在不足,要继续努力改进。

3. 两则材料对“莫言获诺奖”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角度不同。请简要概括。

下载Word版试题
《山东作家莫言·中国新闻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3. 材料—从莫言获奖与山东高密有密切联系的角度报道新闻;材料二从莫言获奖的世界意义的角度报道新闻。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D项,“反问句式”表述有误,文中无反问句式。故本题选D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A项,出现时间是为了体现消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非准确性。C项,偷换概念,原文中说的是“中国当代文学”。D项,材料中莫言的感言中没有涉及自己作品的不足。故本题选B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阅读材料一的标题是“山东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材料中的内容“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小学即辍学,曾务农多年,也做过临时工。1976年2月离开故土,尝试写作。1981年开始发表作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红高梁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蛙》等。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由此可见,材料—从莫言获奖与山东高密有密切联系的角度报道新闻。阅读材料二的标题“莫言获诺奖让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世界视野”,材料中的内容“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由此可见,材料二从莫言获奖的世界意义的角度报道新闻。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规范作答”答题时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录入时间:2021-05-20 09: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