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离李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人们对疫病的认识更为明晰,但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中医经验仍是抗疫“利器”。中医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中医治疗针对寒和湿,注重调节机体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对抗“疫”之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针对临床治疗期确诊患者推出了中医治疗通用方“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用于改善患者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使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阻断病情进展,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病亡率。对于重症患者,西医呼吸支持、循环吏持等技术对抢救生命来说必不可少,中西医深度结合,携手开展临床治疗,大批患者因此受益,推动患者救治形势积极向好。医学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去照料和护理身体不适的人,让他们身心各方面与环境、社会相适应。中医、西医采用的手段不同,但都是在“照顾”患者,目的一致。在我国,将中医与现代西医结合,对症选用,优势互补,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相较人口数量始终比较紧张,中西医结合将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局面,用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照顾”。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在医学上的重大优势,也是宝贵财富,不应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分。

(摘编自李红梅《用好中医瑰宝》,《人民日报》2020年3月4日)

材料二:

中医在治病和防病二者之间,重视以防病为主。中医说:“养之不素则病生。”这个“素”,是人生命的根本,也就是人生命的平衡态。中医是奉行中道的医学,和谐是它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

中医预防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没有能量,人的生命将无法维持。但中医并不鼓励过分地摄取能量,中医提出“饮食有节”的思想,强调适度地获取能量,因为能量的过剩,不仅不能给身体带来好处,身体内还需要分解出另外一种力量来消化这些能量,过分的能量摄取成了身体的负担。中医还强调能量消耗的适度。中医提出“不妄作劳”的观点——不要过分劳累。中医重视“固本培元”,注意身体内部根基的培植。人生病往往与对自身能量无节制的消耗有关,入不敷出,最终破坏了身体的内在平衡,形成疾病。

中医认为,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的生命来自自然界,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的身体会产生影响。中医主张人要注意契合自然的节奏,实现人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如春天气温上升,人的身体也渐渐形成外张的态势,气血由内部浮向体表,皮肤松弛,汗腺舒张,容易产生湿症,必须防湿;夏天天气燥热,此时人容易急躁不安,要有所抑制;秋天是收缩的季节,人的气血由外部而潜向内里,皮肤紧缩,汗腺收紧,这时要注意水的补充,食物要清淡;冬季多有寒症,如伤寒、关节疼痛,由于室外活动少,长期封闭,容易消沉,必须注意调节。

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病从心起,养生重在养心。人不是机器,也不是一般的动物,人是具有复杂情感和精神的动物。人的精神性因素是内在平衡的根本。精神平衡被打破,容易引起疾病。如人遭受精神刺激,疾病往往也会跟着到来,人心胸狭窄,惠得患失,性情暴烈,盲目攀比,心情长期处于不平衡之中,或者是消极郁闷,或者是孤独无依,或者是偏执独断,等等,都是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容易带来疾病。中国人有“仁者寿”的说法,长寿的人,往往是待人和善、精神平衡的人,也就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

(摘编自叶朗、朱良志《寻求整体平衡的中医》,《中国文化读本》普及本)

材料三: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

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的疾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冬不养藏,春必病温”“介疾有喜”的疫病防治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养”的修心养性观和“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院、掸尘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康观;形成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

“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离李伟《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光明日报》2020年3月16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医对新冠肺炎病性的认定基于传统中医经验;此次抗疫,中医阻断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效果明强,西医在救治重症患者上功不可没。

B. 我国开展临床治疗时,应酌情将中医与现代西医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成本低,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面。

C. 中医预防医学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摄入能量过多并不可怕,只要体内分解另外一种力量维持身体内在平衡,就能避免疾病。

D. 三则材料都重点强调的中医注重调节机体平衡、以防病为主的理念,体现了中华医道中“治未病”的疫病防治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医养生讲究“起居有常”,就是提倡人作息中规,活动合节,与外在世界保持和谐。

B. 中医养心与中国文化重视人的德行修养是一脉相承的,如“妙手回春,杏林春暖”。

C. “冬要养藏”是冬季养生秘诀,有些年轻人因为爱美,冬天穿着单薄,这不利于养生。

D.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中医“病从心起”的观点,说明中医早已关注人的心理健康。

3. 下列中医谚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

A. “冬忌生鱼,夏忌狗肉。”

B.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C. “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

D. “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4. 材料二在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当下,在应对疫情中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下载Word版试题
《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离李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B    3. C   

4. ①论证结构清晰,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后三段分别提出分论点,层次分明;②论证方法丰富,综合运用引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等(能写出两种论证方法即可)加以分析论证。   

5. ①重视对中医理论、经验和技术的继承、发展,对症下药;②中医与西医深度结合,优势互补,标本兼顾;③实践中医治未病的理论,重视预防,保持(个体在摄入能量、与自然关系、精神上的)平衡;④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与医道观有机结合,为现代疫病防控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疫情防治贡献智慧和力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B项,“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成本低”说法错误。进行中西医结合主要原因应该是疗效,而不是成本。

C项,“只要体内分解另外一种力量维持身体内在平衡,就能避免疾病”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中医预防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没有能量,人的生命将无法维持。但中医并不鼓励过分地摄取能量,中医提出‘饮食有节’的思想,强调适度地获取能量,因为能量的过剩,不仅不能给身体带来好处,身体内还需要分解出另外一种力量来消化这些能量,过分的能量摄取成了身体的负担”分析可知,文中并没有“只要……就……”的表述,选项太过绝对。

D项,“三则材料都重点强调的中医注重调节机体平衡、以防病为主的理念,体现了中华医道中‘治未病’的疫病防治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说法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一并未涉及中医“以防病为主”的理念。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B项,“中医养心与中国文化重视人的德行修养是一脉相承的,如‘妙手回春,杏林春暖’”说法错误。“妙手回春,杏林春暖”是指医术高明。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明确材料二的观点:和谐是中医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

A项,“冬忌生鱼,夏忌狗肉”体现的是人要做到与自然平衡;

B项,“贪吃贪睡,添病减岁”体现的是能量摄入要平衡;

C项,“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强调的是吃药时候要有所顾忌,注意药性相冲的问题;

D项,“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体现的是要保持精神平衡。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

首先,从论点提出的角度来看,材料二观点鲜明,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和谐是中医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展开论述,然后设置分论点:①中医预防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②中医认为,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③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从三个方面有力支撑中心论点。

其次,从论证结构上看,材料二采用了“总一分”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后三段分别提出分论点,层次分明。

再次,从论证方法上看,运用多种方法来论证观点,如在引出“和谐是中医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这一观点时,引用中医理论——“中医说:‘养之不素则病生。’这个‘素’,是人生命的根本,也就是人生命的平衡态”,运用了引证法;在证明“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时,运用例证法,如“夏天天气燥热,此时人容易急躁不安,要有所抑制;秋天是收缩的季节,人的气血由外部而潜向内里,皮肤紧缩,汗腺收紧,这时要注意水的补充,食物要清淡”;在证明“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时,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如“如人遭受精神刺激,疾病往往也会跟着到来”“无依,或者是偏执独断,等等,都是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容易带来疾病。中国人有‘仁者寿’的说法,长寿的人,往往是待人和善、精神平衡的人,也就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最后,从论证的语言上来看,说理语言通俗易懂,如在论证“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这一观点时,举人遭受精神刺激,疾病往往也会跟着到来的例子,将抽象晦涩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易于读者理解。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今天,人们对疫病的认识更为明晰,但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中医经验仍是抗疫‘利器’”“针对临床治疗期确诊患者推出了中医治疗通用方‘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用于改善患者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使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阻断病情进展,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病亡率”分析可概括出重视对中医理论、经验和技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准确诊断,对症下药;

结合“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相较人口数量始终比较紧张,中西医结合将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局面,用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照顾’。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在医学上的重大优势,也是宝贵财富,不应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分”分析可概括出中医与西医深度结合,优势互补,标本兼顾,提高疗效,降低成本,缓解资源紧张局面;

结合“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可概括出实践中医治未病的理论,重视预防,保持个体在摄入能量、与自然关系、精神上的平衡;

结合“‘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智慧和力量”分析可概括出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与医道观有机结合,为现代疫病防控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疫情防治贡献智慧和力量。

录入时间:2021-02-09 09: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