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莫高窟·余秋雨》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高窟

余秋雨

莫高窟对面,是三危山。公元366年,一个名叫乐樽的和尚来到这里。他在峰头四顾,突然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像有千佛在跃动,与西边的晚霞遥遥对应。当时的乐樽和尚,刹那间激动万分。他怔怔地站着,眼前是腾燃的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他浑身被照得通红,手上的锡杖也变得水晶般透明。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和尚发愿完毕,两方光焰俱黯,苍然暮色压着茫茫沙原。

不久,乐樽和尚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他在化缘之时广为播扬自己的奇遇,远近信士也就纷纷来朝拜胜景。年长日久,新洞窟也一一挖出来了。上至王公,下至平民,或者独筑,或者合资,把自己的信仰和祈祝,全凿进这座陡坡。从此,这个山岙的历史,就离不开工匠斧凿的叮当声。

我来这里时刚过中秋,但朔风已是铺天盖地。一路上都见鼻子冻得通红的外国人在问路,他们不懂中文,只是连声地喊着:“莫高!莫高!”声调圆润,如呼亲人。国内游客更是拥挤,傍晚闭馆时分,还有一批刚刚赶到的游客,在苦苦央求门卫,开方便之门。我不禁对着这堵山坡傻想: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比之于埃及金字塔,印度山奇大塔,古罗马斗兽场遗迹,中国的许多文化遗迹常常带有历史层累性。别国遗迹一般修建于一时,兴盛于一时,以后就以纯粹遗迹的方式保存着,让人瞻仰。中国的长城就不是如此,总是代代修建、代代拓伸。长城,作为一种空间的蜿蜒,竟与时间的蜿蜒紧紧对应。中国历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没有哪一种纯粹的遗迹能够长久保存。阿房宫烧了,滕王阁塌了,黄鹤楼则是新近重修。因此,大凡至今轰传的历史圣迹,总是葆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秉赋。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因此,我不能不在这暮色压顶的时刻,在山脚前来回徘徊,一点点地找回自己,定一定被震撼了的惊魂。晚风起了,夹着细沙,吹得脸颊发疼。沙漠的月亮,也特别清冷。山脚前有一泓泉流,汩汩有声。夜已深了,莫高窟已经完全沉睡。

第二天一早,我又一次投入人流,去探寻莫高窟的底蕴,尽管毫无自信。游客各种各样。有的排着队,在静听讲解员讲述佛教故事;有的捧着画具,在洞窟里临摹;有的不时拿出笔记写上几句,与身旁的伙伴轻声讨论着学术课题。他们就像焦距不一的镜头,对着同一个拍摄对象,选择着自己所需要的清楚和模糊。

莫高窟确实有着层次丰富的景深,让不同的游客摄取。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都未尝不可。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者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一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才是这堵壁画的立体生命。游客们在观看壁画,也在观看自己。于是,我眼前出现了两个长廊——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也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这个仪式如此宏大,如此广袤。甚至,没有沙漠,也没有莫高窟,没有敦煌。仪式从沙漠的起点已经开始,在沙窝中一串串深深的脚印间,在一个个夜风中的帐篷里,在一具具洁白的遗骨中,在长毛飘飘的骆驼背上。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只是仪式,只是人性,只是深层的蕴藏。过多地琢磨他们的技法没有多大用处,他们的成功只在于全身心地朝拜过敦煌。

离开敦煌后,我又到别处旅行。我到过另一个佛教艺术圣地,那里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思维机敏的讲解员把佛教故事与今天的社会新闻、行为规范联系起来,讲了一门古怪的道德课程。听讲者会心微笑,时露愧色。我还到过一个山水胜处,奇峰竞秀,美不胜收。一个导游指着几座略似人体的山峰,讲着一个个贞节故事,如画的山水立时成了一座座道德造型。听讲者满怀兴趣,扑于船头,细细指认。

我真怕,怕这块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为此,我更加思念莫高窟。

什么时候,哪一位大手笔的艺术家,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奥秘?日本井上靖的《敦煌》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也许应该有中国的赫尔曼·黑塞,写一部《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把宗教艺术的产生,刻画得如此激动人心,富有现代精神。

不管怎么说,这块土地上应该重新会聚那场人马喧腾、载歌载舞的游行。

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莫高窟具有历史层累性特点,生生不息,至今轰传,因而我们看莫高窟不是看标本,而是看生命。

B. 作者对探寻莫高窟的底蕴毫无自信,表现出作者的敬畏与谦逊,也表现出了莫高窟的底蕴深厚。

C. 文中脚印、遗骨等意象,沧桑却不凄凉,表现了莫高窟作为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对人们精神浸润之深。

D. 文章尾段意蕴丰富,寓指我们既是优秀文化的受益者,得其滋养,亦应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乐樽和尚受三危山奇景感召开篇,构思独特,动人心魄,也增添了神圣色彩。

B. 文中外国游客的呼喊和迟到游客央求的情景,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莫高窟的魅力。

C. 倒数第三段运用设问,通过两位外国作家的作品,表达作者探究莫高窟奥秘的期望。

D. 文章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在对现实与历史的关照中对莫高窟进行了文化阐释。

3. 文章写作者离开敦煌后到别处旅行的所见所感,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4. 余秋雨的散文被称为“文化散文”,本文的“文化味”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下载Word版试题
《莫高窟·余秋雨》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C   

3. 离开敦煌后,作者所到之地或是佛教艺术圣地或是山水胜处,但却被过多的和社会现实、道德规范相联系,反衬出莫高窟给人的玄秘、洁净和高超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善的堆垒,挤走美的踪影”的担忧,也表达了对莫高窟及其文化的景仰之情。   

4. 从选材、内容、语言等方面言之成理即可,如从选材方面,莫高窟不仅是历史圣迹、文化遗迹,更是精神圣地,具有历史生命,折射民族心理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思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作者对探寻莫高窟的底蕴毫无自信”表述错误。从文本“第二天一早,我又一次投入人流,去探寻莫高窟的底蕴,尽管毫无自信”看,这只是作者表达对莫高窟敬畏的说法,不能真的理解为“毫无自信”。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C项,“通过两位外国作家的作品,表达作者探究莫高窟奥秘的期望”表述错误。根据文本“日本井上靖的《敦煌》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也许应该有中国的赫尔曼•黑塞,写一部《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把宗教艺术的产生,刻画得如此激动人心,富有现代精神”可知,第二位是中国作家作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一般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考虑。常见的作用有: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文章写作者离开敦煌后到别处旅行的所见所感,有何用意?根据文本“离开敦煌后,我又到别处旅行。我到过另一个佛教艺术圣地,那里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思维机敏的讲解员把佛教故事与今天的社会新闻、行为规范联系起来,讲了一门古怪的道德课程。听讲者会心微笑,时露愧色。我还到过一个山水胜处,奇峰竞秀,美不胜收。一个导游指着几座略似人体的山峰,讲着一个个贞节故事,如画的山水立时成了一座座道德造型。听讲者满怀兴趣,扑于船头,细细指认。我真怕,怕这块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为此,我更加思念莫高窟”可知,此段文字从内容的角度为我们交代了作者在离开敦煌后去过佛教艺术圣地与山水胜处,虽然景色都是山清水秀,风景秀美,但是都被过多的和社会现实、道德规范相联系。从结构的角度考虑:这恰好与敦煌莫高窟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形成对比,反衬出莫高窟的神秘、圣洁,而下文作者提到“怕这块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从而也表现了作者的深深担忧以及对莫高窟文化的敬仰之情。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根据题干要求,从选材、内容、语言等角度来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言之成理即可。

余秋雨的散文被称为“文化散文”,本文的“文化味”是怎样体现出来的?从语言的角度分析,本文的语言典雅、灵动如诗一般。语言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从而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的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富有了文采。例如“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为我们展现了莫高窟的与众不同的美。从选材与内容的角度方面考虑,莫高窟不仅是历史圣迹、文化遗迹,更是精神圣地,具有历史生命,折射民族心理,是我们无数中国人的骄傲,而他以此作为选材的内容,巧好能够将他散文“文化味”体现的淋漓尽致。

录入时间:2021-02-09 09: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