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苦乐年华·杨晓敏》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乐年华

杨晓敏

我家的南边,有一片不太规则的南窑塘,约有五六十亩大小。不知从什么年代起,村里在此处建窑烧砖,就地挖土,逐渐掘成一大块可观的低洼地。雨水日积月累,形成全村最大的清水塘。即使在干旱的冬季,塘边儿水位骤降,南窑塘的西南角,仍有一带深水域,凝结着一层薄薄的冰片儿。南窑塘名扬乡里。

南窑塘给故乡带来的欢乐,绝不仅仅限于夏季。它犹如一个聚宝盆,对于钟情于劳作的人来说,清水塘会毫不吝啬地奉献出它的宝藏。秋末冬初,落叶萧萧,在一派朔风肃杀中,荷叶儿残败凋零,芦花儿被风吹散,蒲条儿东歪西倒,水鸟也迁徙。随着农闲的到来,塘边儿陆续多了挖藕人。

在泥塘里挖藕,本是一道讲究的工艺,懒汉永远不会精于此道。关键在于,掏了力气,能否有所收获,这也是对自己判断力和灵性的一种验证。冬季的塘边儿早已是一片狼藉,莲茎看不见,下铁锹时往往没有目标可鉴。有时挖了半天,累得通身是汗,依然寻觅不得一星半点的藕边儿。泥塘里的芦根、杂草等,硬拉软扯,像搅拌在混凝土里的钢丝一样,使铁锹不能灵活自如。连换几个地方,弄得泥浆沾身,只得哀叹运气不佳,苦笑作罢。所以,明知塘有藕,不愿下泥池的大有人在。

我的五伯父则不然。他骨瘦如茎,颀长的身子略佝偻些。在塘边儿走动时,他喜欢把铁锹横在身后,用两只胳膊弯紧,那姿势显得很潇洒。当那双微眯的小眼睛睁开时,亮幽幽的,精气神很足。溜着溜着待他把铁锹向下一插,莲藕似乎就聚集在箩筐大的泥坑中了。哪怕是别人挖剩的闲坑,五伯也能挖出大藕来。我常去看五伯挖藕,以为那是一种享受,高明的魔术师,也不过有此本领,何况五伯是真功夫。他横背着铁锹在前面走,我提着小箩筐,在后面晃悠悠地向塘边儿去,无异于师徒俩。五伯虽然不爱指点,久了,我也看出些挖藕的诀窍。五伯挖藕非常注意寻找所谓“藕窝”。坑里只有一二挂藕,或者藕太小,费劲而划不来。讲究站位,两脚绝不能乱晃动,否则泥浆四溢,随挖随淤,老挖不成一个完整的“坑”。锹锹下去,都要利索,不能拖泥带水,不能太零碎。见了藕最忌轻易下手动它,一则易弄断,二则手上沾泥,无法抓锹。

无论多么复杂的藕层,五伯差不多都不用手刨,而用锹一条条剔拨出来。我曾学到一招半式,虽不算真传,也足够旁人羡慕了。

一年初冬,连刮几天干风,有一片凸起的塘面露底了。我大约10岁出头吧,还是有些力气的。也算是第一次踏入距塘边儿稍远的纵深处挖藕。那天如有神助,往日的疲倦感一扫而光。我像五伯那样,审时度势般地选好角度,抖动了铁锹。这是一片尚未开发过的处女地,泥浆下呈沙质状,锹头无遮无拦。我在泥塘中,硬铲出一条通道,惊讶地发现藕层居然会排列得那么协调完美。一挂挂赤裸裸的莲藕被我揪出示众了。塘边儿逐渐增多的观众喝起彩来,我的情绪沸腾到极点。多少年了,我仍能清晰地回忆起那个富有创意的下午。塘边的汉子们眼热,忍不住也下塘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那一大片泥塘中,谁也没有再挖到规律排列的“藕窝”。直到父亲收工归来,在塘边呼喊我回家吃饭时,我才感到饥饿和疲惫。

堆成小山似的莲藕,有六七十斤重。要知道,那时1斤萝卜才卖2分钱,像这样上好的莲藕,拉到40里开外的新乡菜市场,1斤可卖3角钱。半天时间,我的劳动价值为20元,比我父亲在田里辛苦一个月挣得还多!对于穷人家来说,这预算简直是个辉煌的天文数字。晚饭后,母亲细心地用针挑开我满手的血泡,抚摸着我稚嫩的肩膀,泪流双颊。

掌灯时分,来了几位新乡的知青,缠着父亲说,队长大叔,这藕让我们几个过节带回家吧,怎么样?每斤算1角钱,年终分红扣除。父亲的喉结滚动几下,硬生生把拒绝的话咽了回去,挥了挥手说,拿去吧,塘里还有,我再让洲儿去挖。知青走后,母亲几乎把父亲吵得无地自容。一会儿,从未对我怜悯过的父亲,竟给我掖了掖被子,用关切的语调说,累吧,明早让你妈给你煮个鸡蛋吃。这是我少年时期得到的最高奖赏了。

哦,故乡的清水塘,你还记得我儿时的几丝苦涩吗?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笔下的南窑塘是因村里建窑挖土血形成的清水塘,它曾为热爱劳作的人奉献了宝藏,也承载了“我”对故乡的深情。

B. 小说不仅描写了五伯的动作、神态等,而且通过挖藕的艰难和“我”挖藕的成功,正侧面结合表现了五伯的技艺高超。

C. “母亲几乎把父亲吵得无地自容”,写出了母亲因为孩子辛勤劳作没有得到应有回报的不满,以及父亲对母亲的畏惧。

D. 作者淡化了情节,注重描写记忆中故乡的景与人,以及“我”内心情绪的起伏变化,使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特点。

2. 作者的回忆交织着怎样的“苦”与“乐” ?请简要分析。

3. 作品是怎样叙述童年往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苦乐年华·杨晓敏》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①物质匮乏的年代,南窑塘给乡亲们带来了物质上的收获和精神上的满足;②挖藕时得到喝彩的激动、兴奋与挖藕结束后的饥饿、疲惫;③挖藕劳作的辛苦与母亲的疼爱、父亲的关切。   

3.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述童年往事,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②以挖藕为线索,贯穿全篇,将写景、写人、叙事顺为一体;③景物描写与故事叙述相结合,赋予回忆苦涩而不忧伤的诗意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理解内容、概括主旨、赏析思想感情,还有分析形象、情节、环境和表现手法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总览全文,把握题干的选择要求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父亲对母亲的畏惧”错。从下文父亲对“我”的关心,可以看出父亲无地自容是因为他感觉对不起孩子的辛苦,并没有对母亲的畏惧。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全文的主旨和脉络,再根据题干要求,针对性地筛选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小说题目为《苦乐年华》,可见苦乐交织是全文的核心思想,在每一件叙事中,都有苦与乐的并存。那个年代村民们苦在生活贫穷,物质十分匮乏,但乐在南窑塘给乡亲们带来了物质上的收获和精神上的满足;“我”苦在小小年纪就承担体力劳动的疲劳与饥饿,乐在挖藕时得到喝彩的激动、兴奋;苦在母亲心疼儿子所受的伤,乐在在困难环境中体现出的浓浓的亲情。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这里主要考察叙事的技巧和作用。

分析叙事的技巧主要从叙事的顺序、人称视角、情节构思等方面进行,同时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综合分析,重在说出表达效果。要准备把握题干的要求,立足原文概况答案。

本体要抓住“童年往事”这一要素,我们可以从人称视角、情节构思、结构线索等方面组织答案。小说以“我”为主人公来叙述童年往事,这是第一人称视角,让读者有代入感,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小说叙事内容比较丰富,但散而不乱,以挖藕为主要事件,形成线索贯穿全篇,使结构严谨;有大量的景物自然环境描写为衬托,将写景、写人、叙事顺为一体,再与故事叙述相结合,赋予回忆苦涩而不忧伤的散文化诗意美。

【点睛】小说的表现手法可以从情节安排、人物刻画、艺术技巧三个方面加以理解。1.情节安排,主要指叙事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与构思方式(铺垫、巧合、一波三折、首尾呼应、设置悬念、单双线索等);2.人物刻画,主要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3.艺术技巧,主要有衬托、对比、象征(托物言志)、先抑后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讽刺等。

录入时间:2021-02-09 10: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