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诗词大会不要成为绝响·陶舜》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词综艺火爆,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在一些老师看来,这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成为一场标准化考试。

(摘编自《扬子晚报》)

材料二:

我国有极为成熟的诗教思想与诗教传统。在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对古典诗词是一种什么认识?怎样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诗歌教育?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特地进行了专题调查,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从喜欢古诗词程度看,理科学生与文科学生差别不大,喜欢和很喜欢古典诗词的学生占89%,想学习或非常想学习古典诗词的学生占84%,更喜欢古典诗词的学生多于喜欢新诗的学生。从阅读量与写作来说,自认为阅读量较大的只占4%,阅读量一般的占总人数的78%,几乎不读古典诗词的比例高达18%;而能写旧体诗词的学生只有7%左右。从爱好、了解与掌握古诗词的人群分布看,认为学习古典诗词对提高人的素质很重要和比较重要的,理科生占95%,文科生占93%;爱好古典诗词的,理科生占92%,文科生占87%;自认为阅读量较大和一般的理科生占84%,文科生占81%。尤其是自认为能写旧体诗词的,理科生占13%,文科生只占2%。从古典诗词的传播途径看,学生最喜爱的苏轼的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却源自通俗歌曲《但愿人长久》的传唱和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热播。反之,尽管有端午节的习俗,但熟悉屈原作品的人却极少。

调查显示,古典诗词在当代的命运大可不必担心。但要真正使多数大学生热爱古典诗词,还必须做大量的工作。

(摘编自张永芳《当代大学生:古典诗词知多少》)

材料三:

诗词是植入中国人文化基因并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中国人可以“秒懂”,外国人可能就云里雾里。至今在很多中国人的居家生活中,以诗词为心,以对联与书法为用,文化中国未必高居于庙堂之上,却经常安住于江湖之远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代人似乎离诗词越来越远,在校期间还能通过语文课程接触诗词,毕业之后能拿诗词怡养性情的并不多。在此形势下,把诗词做成一档很有参与感的节目,让很多喜欢诗词却不经意间远离了诗词的人们有机会重新接近诗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功德。

中国人的文化消费远远赶不上物质消费。相比之下,诗词是最方便获得也最精粹的精神享受,许多人一辈子没有进过剧场、电影院和音乐厅,尤其在边远小城镇,可能连这些设施都没有配备。

(摘编自陶舜《诗词大会不要成为绝响》)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部分教育界人士认为,“中国诗词大会”带有“应试”的味道,与标准化考试没有多大区别。

B. 在喜欢古诗词的程度上,文理科大学生差别不大,更喜欢古典诗词的学生比喜欢新诗的学生多。

C. 大家不必为古典诗词在当代的命运担心,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使多数大学生热爱古典诗词。

D. 从古典诗词的传播途径看,通过习俗进行传播的效果不及通过通俗歌曲和电视剧的传播效果。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苏语文教师刘百生认为,诗词综艺火爆,学生会背古诗,虽然并不意味中学诗词教育的成功,但表明了整个社会爱好诗词已蔚然成风。

B. 调查情况表明,在爱好、了解与掌握古诗词的人群分布上,理科大学生所占比例超过了文科大学生,尤其是自认为能写旧体诗词的。

C. “文化中国……经常安住于江湖之远”说明以诗词为载体的传统文化只在寻常百姓居家生活中鲜活存在着,而没有“高居于庙堂之上”。

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爱好古诗词热潮这一现象背后的情况,都既肯定其积极的影响又表现出对古诗词传承的担忧。

3. 怎样加强大学生的古诗词教育?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下载Word版试题
《诗词大会不要成为绝响·陶舜》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①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对古诗词的阅读(求知)欲望,加大阅读量;②加强古诗词的写作指导;③拓宽并充分利用古诗词的传播途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C项,“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使多数大学生热爱古典诗词”是错误的,由原文“但要真正使多数大学生热爱古典诗词,还必须做大量的工作”可知,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不是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A项,“但表明了整个社会爱好诗词已蔚然成风”是错误的,由原文“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可知,整个社会爱好诗词在当下并不盛行。

C项,“只”“没有”是错误的。原文是“未必”“经常”,题干说法过于绝对。

D项,“都既肯定其积极的影响又表现出对古诗词传承的担忧”是错误的。材料一并没有肯定,而材料二、材料三也没有对“古诗词传承的担忧”,材料二跟“中国诗词大会”关系不明显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即可。如针对古诗词阅读量不足的情况,提升阅读欲望;针对能写旧体诗词人少的情况,加强写作指导;结合熟悉苏轼诗词的途径,要充分利用古诗词传播方式方法。

录入时间:2021-02-13 09: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