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中原与夷狄:两种文明的砥砺·韩毓海》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华夏文明第一次系统、深刻地进行自我批评、从而展开一场文明自我更新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主要就体现在战国时代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中。墨法学说,可谓此后一切中国改革、变法思想的源泉。

墨法两家,成于魏,归于秦。墨翟、孟胜、吴起、商鞅这些人之所以艰辛辗转,四处碰壁,这主要就是由于当时“魏康楚富,齐淫吴巧”,即发达地区民风奢华,文明积习太深,听不进批评意见,更不愿展开自我批评,特别是墨子所倡导的“艰苦奋斗”这一条,在文明发达的地区,非但难行,而且难听。能够接受墨法思想的,最终证明是被文明核心区视为“戎狄”的秦。正因为秦在七国之中开化最迟,尚不存在六国那样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贵族世家集团,因此,墨法“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为则上,无能则下”的平等政治主张,方才能够在秦地得以实行。正因为贵族、世家的力量还没有形成,正因为“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乃是秦的民风,以至“王亦不爱其家”,故“上同而下不周比”“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制度,亦方才能够在秦地顺利推进。而更为重要的是,正因为秦开化最迟,百姓极不善言辞文饰,不存在一个靠巧言令色、舞文弄墨发达起来的智识阶级,故商鞅那一套以“农战”立国的思想,方能在秦地大受欢迎。吴起自鲁赴魏,又去魏适楚,而商鞅亦自中原最发达的魏亡命入秦,他们所献出的强国之策,首先就是对华而不实、只说不练的中原文明弊端的诊断和分析,在文明反思的基础上,他们方才转而倡导一种埋头苦干、只练不说的新文化品质。于是,开化最迟、民风淳朴的戎狄秦地,便这样成为他们培植新文明的试验田。这是秦人艰苦奋斗精神的起源,这更是秦走向富强的动力。

商鞅在《商君书·农战》中,曾比较“境外”的秦地与“境内”的中原文明。他认为由于中原地区文明发达,方才养成了盘根错节的贵族世家势力,方才铸成了导致阶级分化的富豪大贾集团,方才重用巧言令色、只说不练的智识阶层。而此三者具备,固可谓文明之成就,但也却正是“求荣取辱”“政怠宦成”的开端,是“人亡政息”——即国家危亡的征兆,是文明走向异化的开始。作为“戎狄”的秦,之所以能据天下之雄图,最终统摄四海,扫荡群雄,这就是秦人的生活朴素、务实使然,秦人正是以朴素的“又战斗来又生产”、以南泥湾开荒般的“农战”精神,最终战胜了中原文明之骄奢淫逸。秦的改革蓝图,其实就来自中原精英对于自身文明弊端的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批评,最终演化成“西戎”之秦对于中原文明所进行的“武器的批判”。秦王扫六合,乃是中国文明艰苦奋斗精神的第一次胜利、中华民族第一次自我更新。

《荀子·强国》亦曾赞美秦的朴素民风说:“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又说“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荀子观察到的,恰是百年之后,中华文明在秦苏生的基础。这个主张艰苦奋斗的新文明,就是墨法政治理想的高度实现。

(节选自韩毓海《中原与夷狄:两种文明的砥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法思想产生于文明发达的中原地区,却难被中原地区各诸侯国接受,最后反而在开化最迟的秦国落地生根。

B. 墨法思想强调的贵族和平民在法律面前平等、选贤任能应不问贵贱等在文明发达地区根本不能实行。

C. 墨法思想成于魏,归于秦,它为秦国提供了改革蓝图——对中原文明进行“武器的批判”。

D. 秦国之所以能够走向富强,最根本的原因是秦地开化最迟、民风淳朴,越是落后的地方越能强盛起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高度评价了墨法思想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阐明观点,统领全文。

B. 文章第二段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墨法思想在戎狄秦地能够被接受的原因。

C.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分析中原文明的弊端,意在和秦地文化形成对比。

D. 文章多处引用古代典籍作为论据,都是为了论证墨家和法家思想在当时的先进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法思想对中华文明影响巨大,中华文明的首次系统而深刻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更新主要体现在其中。

B. 中原地区各国贵族世家、富豪大贾、智识阶层的出现,是其文明发达的表现,但也是其文明走向异化的开端。

C. 荀子观察到并高度赞扬了体现在秦地百姓与官吏身上的朴素风气,并预见到百年后中华文明在秦的兴盛辉煌。

D. “西戎”之秦最终统摄四海、扫荡群雄,以朴素务实战胜了骄奢淫逸,可见艰苦奋斗精神在文明中的重要性。

下载Word版试题
《中原与夷狄:两种文明的砥砺·韩毓海》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根本不能实行”错,根据原文呢原文“特别是墨子所倡导的‘艰苦奋斗’这一条,在文明发达的地区,非但难行,而且难听”可知,墨家思想此时不是“根本无法实行”而是“非常难行”;

C项,“它为秦国提供了改革蓝图”错;根据原文“秦的改革蓝图,其实就来自中原精英对于自身文明弊端的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批评,最终演化成‘西戎’之秦对于中原文明所进行的‘武器的批判’”可知,秦国的改革蓝图,来自于中原精英对自身文明弊端的自我批评,而不是墨家思想。

D项,“最根本的原因”错。根据原文“于是,开化最迟、民风淳朴的戎狄秦地,便这样成为他们培植新文明的试验田。这是秦人艰苦奋斗精神的起源,这更是秦走向富强的动力”可知,开化最迟、民风淳朴导致秦国成为了培植新文明的试验田,是秦国走向富强的动力,而不是根本原因。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

D项,“都是为了论证墨家和法家思想在当时的先进性”,本文中引用不都是此作用,例如“《荀子•疆国》亦曾赞美秦的朴素民风说:‘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 引用的目的是赞美秦的朴素民风。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C项,“并预见到百年后中华文明在秦的兴盛辉煌”错根据语文“荀子观察到的,恰是百年之后,中华文明在秦苏生的基础”可知,荀子观察的是“百年之后,中华文明在秦苏生的基础”,而不是“兴盛辉煌”。

故选C。

录入时间:2021-02-14 09: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