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生·沈从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沈从文

北京城什刹海杂戏场南头,煤灰土里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一个年纪已经过了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①从后海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他既无小锣,又无小鼓,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其余什么东西也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把那双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地位既那么不适宜,天气又那么热,心里明白,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游海子的闲人牵引过来。老头子便瞻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在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大爷们回家去还会同家中学生说:‘嗨,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 

他又轻轻的说:“可不是,你就从不出汗,天那么热,你不出汗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一个人,正在打量投水似的神气,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的拖着,作成京城大学生特有的丑样子,在脸上,也正同样有一派老去民族特有的憔悴颜色。 

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以为帮场的“福星”来了,全身作成年轻人伶便②姿式,把膀子向上向下摇着。重复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 

“王九,我说,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那件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腿上,一切弄妥当后,就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在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独自来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个人殴打的样子。他用各种方法,变换着傀儡的姿式,跳着,蹿着,有时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他自己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忧郁的笑了,而且,远远的另一方,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形,被这情形引起了好奇兴味,第二个人跑来了。再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为了傀儡的殴斗,聚集在四周的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的笑着。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的时候,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作了小小结束了。 

老头子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离开了傀儡后,就把傀儡重新扶起,自言自语的说着: 

“王九,好小子,你真能干。你瞧,我说大爷会来,大爷不全来了吗?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怕热吗?来,再来一趟,好劲头,咱们赶明儿还上南京国术会打擂台,给北方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正当他第二次钻进傀儡衣服底里时,一个麻着脸庞收小摊捐的巡警从人背后挤进来。他记起要缴的浮摊捐来了,但他手上还无一个大子。他看看围在四方的帮场人已不少,便四向作揖打拱说: 

“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耽一会儿,不必走开。” 

观众中有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的位置不曾挪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毛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照例沿了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便很可笑的向左向右摆着。 

收捐巡警已把那黄纸条画上了个记号,预备交给老头子,他见着时,赶忙数了手中铜子四大枚,送给巡警。他似乎方想起自己头上的大汗,便蹲下去拉王九衣角揩着,同时意思想引起众人发笑,观众却无人发笑。 

这老头子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为他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他在做,故多数人皆用希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也不吝惜钱。但不管任何地方,只要有了一件新鲜事情,这点粘合性就失去了。 只一会儿人们似乎方察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 带着等待投水神气的大学生,似乎也记起了自己应当做的事情,不能尽在这烈日下捧场作呆二,沿着前海大路挤进游人中不见了。 

老头子还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腿举起,作了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式。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扭扑极烈。到后便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自然的,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他于是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计数身边的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是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绝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在北京城圈子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那个真的赵四,则五年前在保定府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廿二年九月三日在北平新窄而霉斋

注解: 傀儡:木偶 ;伶便:灵便。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从一幅市井的生活画面切入,以北京什刹海的坪场作为背景,路边的闲人和民间艺人共同组成了充满北京民俗的味道,生机勃勃的民间生活图景。

B. 沈从文擅长用冲淡平实的叙述处理激烈的矛盾冲突,本文把“生”的况味深藏生活的横截面之后,就像老艺人把秘密藏在傀儡游戏之后一样,笔法含蓄内敛。

C. 作者用悲悯的眼光注视着在“生”的浪潮下起起落落的人们,结尾没有交代王九和赵四打架的过程,谁对谁错也没有追究,因为他们都在承受着自己的命运。

D. 卖艺老人不住地和他的傀儡,也就是和精神上的儿子“王九”对话,以及看客们百无聊赖的“笑”,其中显示出小说人物内心的的空虚和落寞。

2. 请分析小说结尾的最突出的两种艺术手法。

3. 小说标题仅一个“生”字,极为简洁。请你用一个不超过四字的词语,补全填空,概括出你在文中领略到的“生”的况味。然后结合文本,分析这种况味从何而来。

下载Word版试题
《生·沈从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1)、照应前文,(揭开悬念):小说最后才写出“王九”原来是老艺人死去儿子的名字,傀儡“王九”身上寄托着老人对儿子深沉的思念。前文老艺人对白脸傀儡多次亲昵说话以及每次都将胜利归于王九的伏笔,在此处得到了照应。小说情节前后衔接更紧密,结构浑然一体。(2)结尾用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方式结尾,别具匠心:文末点出儿子王九被人打死这一事实,瞬间增加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原来老人卖力有趣的表演遮盖着他内心的伤痛,在现实中失去的,他只能从幻想中找回。这一主题突出了小说表现生之悲凉的主题。   

3. 示例答案一、 在文中我读到了 “生之艰难 ”。1、从人物生存的状态可见:老艺人顶着烈日在坪场卖艺,只获得短暂的关注和零散的铜子。2、从社会环境可见:摆地摊卖艺要交四枚大钱的浮摊捐,可见生存的压力与束缚。 3、从情节上可见:老人的儿子被打死,打死人的赵四却没有依法入刑,老人无处申诉只能在傀儡戏中抒发心中的不平。

示例答案二、 在文中我读到了 “生之孤独(寂寞)”。 1、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孤独的老人,孩子早亡,一个人只能用和傀儡说话派遣心中寂寞。 2、从环境描写可见社会上也弥漫着一种孤独的氛围:围观的群众百无聊赖,“哄笑”背后是掩不住的空虚寂寞。大学生神情憔悴,笑容忧郁,也是一个迷茫而孤独的形象。

示例答案三: 在文中我读到了 “生之温情”。1、人物塑造上,老人对儿子深切的怀念,温暖感人:老人和傀儡“王九”对话时带着笑,把话说得亲昵而柔和,活着的人对逝者的感情丝毫没有变淡。让人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情。2、情节细致描写上,老人风趣的表演逗笑了一个憔悴而忧郁的大学生,也让人感受到充满苦难和压抑的生活里一丝难得的温情。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生机勃勃的民间生活图景”错误。小说虽有民俗风味,但整体氛围是沉重与压抑的,不是生机勃勃。故选A。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及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小说结尾的最突出的两种艺术手法,需要明确手法,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那个真的赵四,则五年前在保定府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分析,结构上照应前文,上文多次写到老人与我“王九”的亲密交谈,结尾点明了原因。使小说顿生波澜。为了替儿子王九报仇,老父亲用十年的时间在街边表演傀儡打架,宣泄他的爱与恨,表现了父亲的执着深沉;而复仇的对象赵四其实也早已死去,老人的复仇似乎成了滑稽的表演,令人同情,令人深思。虽然全文并不以情节的跌宕起伏取胜,但出人意料的结尾,强化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对小说主旨意蕴的探究题。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本题,需要抓住关键词“生”,结合主要人物的经历,如“生之温暖”“生之寄托”“生之艰难”等,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录入时间:2021-02-15 1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