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散文的诗性智慧在于“诗”与“智”的融合·陈剑晖》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题,15分)

“诗性智慧”是意大利哲学家维柯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原始人生活在思维的昏暗与混沌之中,生来就对事物无知,也没有逻辑推理的能力,但他们“浑身是强烈的感觉力和广阔的想象力”,这使他们创造出了人类童年的诗篇。

散文在中国,是堪与诗歌比肩的一笔巨大文学遗产,中国的散文正是在传统文化与中国诗性智慧的孕育下发展壮大的。比如,历代文人雅士都倾心于“平常心是道”的禅风,而且在诗文中追求一种禅意、禅趣和禅境。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就是这样一篇颇具“禅味”的散文小品。禅意、禅趣和禅境,是人性的一种特殊感悟能力,而散文是一种表达真情和性灵的无拘无束的文体,两者存在着许多内在的相适性与共通性。也正因此,禅意和散文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了。

我国的现当代散文,很大程度上是在中国诗性智慧的滋润下成长起来的。比如在现代的许地山、废名、丰子恺等人的散文中,都能感受到这种无处不在的诗性智慧。在当代的贾平凹、韩少功、南帆的散文中,也处处闪烁着中国诗性智慧的玄机。

贾平凹的这类散文,或寄情山水,或感悟生活或发掘沉积于秦砖汉瓦的文化,但他落笔的中心不在于临摹山水的形态,如实记录各种生活的琐事或借文化思考民族和文人的命运。对贾平凹而言,他追求的是一种天地人贯通的大境界,一种物我合一、主客体相融的生命顿悟。贾平凹的诗性智慧秉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因此,研究贾平凹的散文不能拘泥于从文字的字面意义来领会内涵,而是要透过文字,从整体上把握他作品中的诗性智慧,要在纯净、幽静、空灵的境界中体会其“韵外之致”和“言外之意”。

韩少功的诗性智慧主要不是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而是更多地具有西方思辨哲学的特征。这种以理性思维为基础,从现象出发转而直逼事物核心的阐释方式,一旦与智性的大脑、丰沛的心灵相结合,自然会带来一派散文的新景观。这可以在他的一系列《词语新解》中得到印证。韩少功的散文写作既是智慧的,也是诗性的。他的诗性智慧的源头活水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启示与激发,来自于他的既出世又入世的人生态度,更来自于他的生命感悟和对事物的洞彻。

散文,尤其是散文中的随笔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本,智慧从根本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的境界和心血的燃烧,一种带着生命体温的可触可感的文字。散文中的诗性智慧,只有具备了上述的品格,才能真正燃烧起来。

(选自陈剑晖《散文的诗性智慧在于“诗”与“智”的融合》,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诗性智慧将理性与感性融合,西方的诗性智慧更注重理逻辑思维的理性。

B. 作者认为,原始人有强烈的感觉力和广阔的想象力,创作了人类童年的诗篇。

C. 中国诗性智慧影响了历代文人雅士,也孕育并促进了中国的散文发展。

D. 散文和禅意能走到一起,因此两者存在着许多内在的相适性与共通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先指出“诗性智慧”概念的产生,然后指出中国散文的产生与发展同中国诗性智慧的关系。

B. 文章举历代文人雅士都倾心于“平常心是道”的禅风之例,证明他们在诗文中追求一种禅意、禅趣和禅境。

C. 作者以贾平凹、韩少功的散文创作为例,论证了中国诗性智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散文。

D. 最后作者指出散文的创作既需要“智慧”即对生活的感悟与态度,又需要激情和对生命的体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平凹的诗性智慧秉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因此只要熟中国传统文化,就不难理解他散文中的“大境界”。

B. 韩少功的诗性智慧是以理性思维为基础,更多地具有西方思辨哲学的特征。他的散文写作既是智慧的,也是诗性的。

C. 过去中国散文的诗性智慧特征明显,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融合,这种诗性智慧将会逐渐消减甚至消失。

D. 有“智”而没有“诗”的散文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具备“诗性智慧”的。

下载Word版试题
《散文的诗性智慧在于“诗”与“智”的融合·陈剑晖》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

A项,“中国的诗性智慧将理性与感性融合”是错误的,文章中并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

B项,“作者认为”是错误的。这是意大利哲学家维柯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

D项,“因此”是错误的,由原文“禅意、禅趣和禅境,是人性的一种特殊感悟能力,而散文是一种表达真情和性灵的无拘无束的文体,两者存在着许多内在的相适性与共通性。也正因此,禅意和散文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了”可知,题干因果倒置。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原文用“历代文人雅士都倾心于‘平常心是道’的禅风,而且在诗文中追求一种禅意、禅趣和禅境”,证明“中国的散文正是在传统文化与中国诗性智慧的孕育下发展壮大的”观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这种诗性智慧将会逐渐消减甚至消失”是错误的。属于无中生有,缺乏推断依据。

故选C。

录入时间:2021-01-30 0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