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话语的崛起·何毅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题,15分)

话语权属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内可以引领社会舆论、塑造良好社会政治心态,对外能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影响国际舆论。话语权是国之重器。大国兴起,往往伴随着话语的崛起。21 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也是中国话语崛起的世纪。新时代的中国既是行动的巨人,也必将成为话语的引领者。

我们之所以有这个信心和底气,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有追求、有深度、有成功实践的国度,中国完全有理由讲好中国故事。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进,书写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中国故事、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历史性转折的中国故事,书写了创造时速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社会稳定奇迹的中国故事,书写了贡献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中国故事,这为中国话语建构提供了最坚实的底气、最深刻的基础、最厚重的源泉。中国故事来源于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环境中。当代中国无论在何种意义上都是一个世界级的伟大样本,超长时间的历史纵深超大规模的经济体量、超大幅员的国土面积、超大数量的人口规模、从未间断的文化血脉和文化传统,正在经历着我国历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为宏阔最为广泛的实践创新。事实胜于雄辩,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模式,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以巴西为代表的拉美模式等,都不可与中国故事同日而语。中国故事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植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土壤,蕴含着中国的独特创造。以中国故事为源头活水的中国话语体系,一定会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占据应有的位置。

我们之所以有这个信心和底气,是因为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话语在世界范围崛起是历史大趋势。放眼世界,国际形势纷繁复杂,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解局?如何布局?作为一个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发展中大国,国际社会期待聆听中国发出的声音,看到来自中国的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为了应对百年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在过去的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国内国际场合阐述、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已经激荡起全球的广泛共鸣,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赞同这一中国理念,他说:“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必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和重大国际行动,发出更加响亮的中国声音,中国话语必将成为国际舆论场上的一个最强音。

我们之所以有这个信心和底气,是因为中国的学术界理论界正在摆脱对西方话语的路径依赖,不断增强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集体自觉。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试图通过西方理论的植入和西方话语的中介来讲述中国,最终呈现的不过是不着边际、不伦不类的中国形象。如今,是否能够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不是看是否符合西方的价值逻辑、贴近既有的历史经验,是否有某些政治人物、思想人物的概念作话语基础;而是看是否能够从中国实践中升华出中国理论、展示中国思想、提出中国主张,是否能够讲好中国故事、解码中国样本、破译中国密码。讲好中国故事,不能简单延续中华古典话语的母版,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的模板,不能简单复制“苏东”国家话语体系的样版,更不能沿袭西方话语体系的翻版,东拼西凑、东搬西挪是无法建构起中国话语的宏伟大厦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中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城的理论工作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家学者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一定要坚定“四个自信”,脚踏中国大地,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写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新版本”,形成纵贯古今、融通内外的中国话语体系,开创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

(节选自何毅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话语的崛起》,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1世纪是中国话语崛起的世纪,中国故事为此提供了最坚实的底气、基础和最深厚的源泉。

B. 依托于富有独特创造性的中国故事,中国话语体系一定能够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C. 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的模板,更不能沿袭西方话语体系的翻版。

D. 中国的理论工作者使命在肩,要立足于中国的伟大实践,构建纵贯古今、融通内外的中国话语体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21世纪是中国话语崛起的世纪为论点,按并列式结构展开了层次分明的论述。

B. 文章从国家复兴、国际社会的期待和国内学术界理论界的努力三个方面来阐述论点成因。

C. 文章引用联合国秘书长的言论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D. 文章末段通过驳立结合探讨了如何摆脱对西方话语的依赖,开创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故事是世界级的超大样本,所以它的发展不同于资本主义模式、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拉美模式。

B. 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话语在世界范围的崛起既是自身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C. 中国学术界理论界曾依赖占据国际主导地位的西方话语路径,没有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集体自觉性。

D. 如果不是一度通过西方理论的植人和西方话语的中介来讲述中国,中国的国际形象就不会被扭曲。

下载Word版试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话语的崛起·何毅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1.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C项,“不能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的模板”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讲好中国故事,不能简单延续中华古典话语的母版,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的模板”,选项中把“不能简单套用”改换为“不能套用”,说法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探讨了如何摆脱对西方话语的依赖”说法有误,从文中来看,依据文章最后一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试图通过西方理论的植入和西方话语的中介来讲述中国,最终呈现的不过是不着边际、不伦不类的中国形象”可知,文章最后一段只探讨了为何要摆脱对西方话语的依赖,并没有谈到怎样摆脱。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项,偷换概念,“中国故事是世界级的超大样本”说法错误,原文是“当代中国无论在何种意义上都是一个世界级的伟大样本”,另外中国的发展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模式,最根本原因在于它是"我国历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为宏阔最为广泛的实践创新”范例。

B项,正确。

C项,曲解文意,“没有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集体自觉性”说法错误,由原文第四段“不断增强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集体自觉性”可知,中国学术界和理论界只是集体自觉性不强而已。

D项,曲解文意,“中国的国际形象就不会被扭曲”说法绝对化,中国国际形象被扭曲不只是这一个原因。

故选B。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录入时间:2021-01-30 09: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