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凝固在穿岩山的时光·张雄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凝固在穿岩山的时光

张雄文

①小车像只负重的岩鹰,缓缓盘旋而上,将雪峰山深处亘古沉默的幽绿一层层抛在脚下。

②一路陪伴我们的是盛夏里一场粗犷的雨。雨点似乎窥伺漫山油油绿意已久,忘情倾泻而来,清脆如金石相扣,将山脚统溪河野性的轰响稀释得若有若无,像天外渺远的钟磬声。这是有着世居深山更深处乡民特质的雨,淳朴而大气,敦厚而好客。从我们一行钻入雪峰山,抵近统溪河河岸,望见穿岩山眉梢时,它们便紧随而行,似乎生恐浓荫如盖的莽莽丛林凉意不够,怠慢了远道而来的我们。

③我依旧汗意涔涔,却都是穿岩山壁立悬崖惊出的冷汗。小车蓦地停在了山腰人工凿出的一处平地,我弓腰钻出车门,长吁一口气。抬头,一座静默的古寨跃入眼眸。“枫香瑶寨”几个大字将银色的雨幕染成温婉的金黄。古寨木墙黑瓦,松木的清香扑鼻而来;门楼上三层屋檐清俊雅致,弯翘欲飞。我脑海里蓦地闪过许多镜头:白发长髯的瑶王率领族人避居于此,山高林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耕时猎,怡然自乐。

④似乎为了印证这些我从纸上得来的印象,刚近寨门,山歌乍起,一排五彩民族服饰的窈窕女子笑靥烂漫,端着大碗酒肉拦在了门口,“瑶王”迎了上来。他是一个真正的雪峰之子,穿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者,也是我神交多时的好友。他穿着随意,憨厚而儒雅,淡淡的微笑里漫溢古朴的书卷气,绝不似一个久居深山的“山人”,而像是一个大学校园中寻常可见的学者。

⑤豆大的雨点还在倾情挥洒,“瑶王”陪我重新钻入雨幕,前往右上角的一处泳池。古树参天而立,枝叶交错,几乎将雨水隔绝在十几米外的头顶。路边偶尔开出一点豁口,簇拥几丛翠竹,竹林尽处有一块长条形窄狭菜地,生长着辣椒、茄子、丝瓜、苦瓜。“瑶王”笑笑说,我种的。我不好意思开口,心里却默念,晚餐要有点这地里的菜肴才好。

⑥泳池是削平一座不宽的山峰而建,山泉从林间岩石罅隙注入。三五游客或仰或俯,搏浪其间,趣味盎然,全然不顾头顶淋漓的雨水。栏杆围就的池边下方,便是深不见底的山谷。谷底升腾出一团团乳白色的云雾,将泳池裹在一种神秘的氤氲里,令人疑心误入王母娘娘的瑶池。一行人凭栏徘徊,远望,微笑,默叹。我也感慨着“瑶王”的奇思妙想,给森林公园增添了一处奇景。

⑦暮色在依旧酣畅的雨水中四合时,一行人离开瑶寨,进了穿岩山山腰一座隐在竹荫深处的木屋。廊檐下竹香馥郁的灯光里,几个人靠着古拙原始的桌椅团团围坐。风声鸣响于竹梢,微雨滴答在台阶,四望漆黑,除了风雨声,没有半点尘世浸染的杂音,宁静如上古的岁月。我们也犹如穿越回那时的竹篱茅舍。

⑧晚餐端上来了。果然有“瑶王”自种的辣椒、苦瓜。我一时笑逐颜开。“瑶王”淡然一笑,取过一壶颜色有些浑浊的自酿乡酒,说,别小看这酒,最多只能喝三杯。借着酒,一旁陪坐的当地友人说,穿岩山森林公园解决了大山深处十万人的就业与脱贫问题,往昔千里外出的民工潮悄然回流,空心村重新鸡鸣犬吠。所有民居,都是在森林公园协助下新建或维修。他们还为乡民们提供了工作,现在乡民们已经全部脱贫。

⑨廊檐外风雨潇潇,不觉已过三杯。“瑶王”聊起了雪峰山深处的先贤——《辞海》主编舒新城,眼里满是景慕与神往。我一页页翻阅他影印出版的《舒新城与现代名人书信集》,忽然觉得眼前这位山间高士,还是一位达则兼济天下的真正儒者。他有一部长篇小说的草稿,至今不肯出版,说还要锤炼锤炼。我想,他真正的传世之作其实已赫然问世,这部书写在大山之巅的大著,将被雪峰山的乡民们藏之名山,传诸后世而不朽。

⑩夜已深,雨点还在敲击着竹叶。我辗转于床,蓦然想起了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身为父母官的郑板桥,也只能望着暗夜里的屋顶想想而已。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7日 14版,有删改)

1. 第②段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

2. 第③段和第④段是如何塑造“瑶王”形象的?请加以分析。

3. 第⑦段画线句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加以分析。

4. 结尾段提及郑板桥,对文章主旨的表达有何作用?

下载Word版试题
《凝固在穿岩山的时光·张雄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善用词语,生动准确,如“粗犷”、“倾泻”刻画雨的大、猛、急,“钻入”写车进入大山,生动准确;巧用修辞,生动形象,如“窥伺”、“忘情”、“淳朴而大气,敦厚而好客”等,采用拟人手法将雨点人格化。(其他如“眉梢”、“紧随而行”、“生恐”、“怠慢”等也可分析。)   

2. 以“我”的想象来侧面烘托(渲染、铺垫)瑶王;正面介绍、描写瑶王;以“我”的视角来写瑶王;描绘出一个古朴、儒雅的隐居者形象。   

3. 描写了夜晚木屋周围的风雨声,以声衬静,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环境的陶醉。   

4. 本段写郑板桥作为父母官关心民间疾苦,却无力改变,与瑶王规划设计森林公园带动当地百姓脱贫对比,表达了对瑶王的赞美。(或,对当下社会和谐、人们生活幸福的由衷赞叹。)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仔细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赏析第②段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考生需要仔细阅读第②段,结合内容,从用词特点、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第②段从内容上来看,重点写的是旅途遇到雨的情景。从用词来看,作者善于运用动词和形容词,如,写雨大而猛,没有直接说,而用了形容词“粗犷”和动词“倾泄”,生动准确地传达出人对雨的感受,也让读者真切可感;而动词“钻入”更是写出山之大,车之小,以及车行之快,生动准确。从修辞手法来看,作者写雨却用了很多写人的词语,如“陪伴”“粗犷”“窥伺”“忘情”“淳朴而大气,敦厚而好客”“眉梢”“紧随而行”“生恐”“怠慢”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雨以人的品格,写出了雨大,雨的范围广,既生动又形象。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是哪一个形象。本题考查的是形象是“瑶王”,信息区间在文章的第③段和第④段,考生可仔细阅读这两段,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③段中瑶王并没有出场,只写了作者想象中的瑶王形象,属于对瑶王的侧面描写,为下文瑶王出场起到了烘托和铺垫的作用。第④段通过作者的所见对瑶王进行了正面描,“他穿着随意,憨厚而儒雅,淡淡的微笑里漫溢古朴的书卷气”,展现出瑶王儒雅、古朴的特点;而“绝不似一个久居深山的‘山人’”,则通过作者的感受,点明了瑶王是一个隐居者形象。

【3题详解】

试题分析: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答出第⑦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时需要从内容、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内容上来看,画线句子写的夜晚“我们”在木屋中听到的木屋之外的“风雨声”。从手法上来看,“风声鸣响于竹梢”“微雨滴答在台阶”是写声音,但除此之外“没有半点尘世浸染的杂音”,世界是“宁静”的,可见,画线句子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再结合下文“我们也犹如穿越回那时的竹篱茅舍”,可知画线句子表达的是作者的陶醉之情。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分析结尾段提及郑板桥对文章主旨的表达作用,解答时需要仔细阅读尾段,明确文章是如何提到郑板桥的,引用了郑板桥哪些诗句,这些诗句表达了什么情感,再结合上文,从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尾段引用了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充分体现了诗人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然而本文作者却说郑板桥“也只能望着暗夜里的屋顶想想而已”,也就是说郑板桥是无力改变百姓疾苦的。结合上文来看,上文作者写了“穿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者”瑶王带领“乡民们已经全部脱贫”,这样,郑板桥的有心无力与瑶王的成功形成了对比,就起到了突出瑶王形象、赞美瑶王的作用,也可说是赞美了当下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突出了文章主题。

【点睛】第2小题考查塑造人物的手法,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其作用分别为: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⑸侧面描写: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等,衬托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等。本题解答时要注意找出文中的正侧面描写,逐一分析。

录入时间:2021-02-27 1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