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祈雨娘·哥舒意》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祈雨娘

哥舒意

那个叫雨城的孩子告诉我关于祈雨娘的故事。

雨城的雨水充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在下雨,剩下的六十五天等待下雨。下雨的时候这个城市分外润泽和干净。每一条街都因为雨水洗刷而透亮,人们都被赶进了屋子里,听着雨点打在屋顶的瓦片或者竹片。在非常安静的雨天,仿佛可以听见某种特别轻的脚步,轻轻踏入雨里。这时人们就知道,这是祈雨的舞蹈开始的声音。

成年人默守着某种古老的规矩,从来不在雨城母亲跳舞时站在窗口观看,只有小孩子不忌讳这个,他们会很痴迷地看着舞蹈,然后对雨城说,雨城,你妈妈又跳舞了。

在窗口的孩子会一直望着祈雨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有撩人心魄的美丽。有时就连上课的老先生,也会忍不住从讲台上往雨中观望。

我和雨城第一次说话是在我家的修伞铺。那天女孩雨城来我家的伞铺,父母不在,我一个人看着铺子。

“我来拿伞。”她轻轻说,“我妈妈的伞。”

在不祈雨的雨天,祈雨娘也是打伞的。那是一把颀长的竹伞,是我的爸爸特意制作出来,作为祈雨的道具交给祈雨娘使用。这把伞也就成为除厄伞,在狂风暴雨的天气,祈雨娘在跳祈雨之舞时,会打开它,以抵御降临人间的厄运。竹伞每每被暴雨摧垮,然后由我爸爸修复。

每一次伞坏的时候,都是雨城抱着伞来修。她问我会不会做同样的竹伞。我说我从小就是做伞的学徒,爸爸说,等我小学毕业,就让我正式在铺子里做事。然后雨城就以一种忧虑的目光看着地上的雨水。

“我爸爸不是雨城人,我妈妈嫁给他,可是还是回来了。”她说。

我们小学的最后一年,大人说先生“仙去”了。学校在操场上办了追悼会,追悼他还俗后当老师的人生。

先生走了后,学校里有半年找不到老师。新的先生在一场夏雨后来到了雨城。他是个年轻的读书人,听说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来这里。他一个一个把我们找回了学校,开始给我们上中学的课程。

先生在雨声中给我们讲述古代的诗歌。雨点的节奏变了,雨声变成了某种仪式的一部分。他在讲台上往外看,看见白布长裙的女人在雨中跳舞,那舞蹈犹如雨天的一部分。她的舞姿总是配合着雨势,又或者是天降的雨,总是配合着这个跳舞的人,她仿佛通过操控自己的肢体,来操控着世间的雨。

没有人觉得先生会永远留在这个学校。他不是雨城人,也不像老先生是个下山还俗的老道。雨城说,先生许愿留下三年,带一届学生。等到新的师范生来到这个小城接替他为止。据说在南方的海边,有一座刚造起来的城市。他也许会去那里。

先生来了以后,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寒暑两假留下了,就连过年也没有离开。这里冬天有冬天的雨水,春天有春天的湿润,夏天有夏天的潮气,秋天有秋天的霜雨。这里有雨中跳舞的女人。

她祈求悲苦的雨,化成安详的雨。祈求受难的雨,化成温和的雨。祈求凄厉的雨,痛快下起。祈求郁结云端的不幸,化成连绵的雨水消逝。祈求这世间男女的离别伤悲,化成润泽祝福之雨水。

先生看了三年时间。到了第三年,我们这一班孩子的学业已经到了尾声。

先生走的那天,人们意外地看到了雨城。雨城带着自己的包裹,跟在先生身边。她的妈妈一直送他们到外镇的码头。她穿着祈雨的白裙。然而那天没有下雨,祈雨娘也没有跳舞。

雨城说,妈妈让她跟着先生去外面的城市,继续读书,读中学,读大学。我远远地看见雨城在码头上和她妈妈告别,现在她的个子已经和祈雨娘差不多高。她上了船,打开那把青色的竹伞。先生和雨城的妈妈说了很久的话,很久以后,雨城的妈妈还是摇了摇头。先生提着行李上了甲板。我看着那把青色的竹伞,由船载着渐渐远去,融入了雨雾里。

雨城的妈妈没有离开。只有当她不再是祈雨的女人,她才能去别的地方,去和女儿在一起,去和她真正想在一起的人在一起。

先生和雨城没有回来。祈雨娘仍然在祈雨,等待下一个祈雨娘的出现,然后,她就不用在雨中跳舞了。可是这么多年过去,除了她以外,没有人再拥有过祈雨的能力。也许是报纸和电视上说的那样,新的时代到来了,一切都在发生改变。

我们越来越少看见祈雨娘在雨中跳舞。因为雨城的雨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多外地来的人来到附近开山砍树,涸泽而渔。听说在河的下游筑起了发电的大坝,有一些像我们一样古老的城镇都搬空了。外来的施工队改变了雨城,他们架桥铺路,建造高楼。这些改变在几年时间里渐渐发生。他们对祈雨娘的兴趣大过对祈雨的尊敬,仿佛是观看表演一样,兴高采烈地围在周围,破坏了我们关于祈雨的古老规矩。

那一年连续下了半年的暴雨,冲垮了山路和河道。但暴雨无法阻止那些人,更多外城来的人出现在了雨城。于是,雨城的雨水就渐渐消失不见了。

雨水消失以后,雨具这一行就衰败了。和山里的竹林一起枯萎的,是我家的竹伞。我的父母关掉了修伞铺,把铺面转给了外来的商户。于是我和很多伙伴一起,从外镇坐船,去了下游的河城,再坐火车,到更繁华的城市。更繁华的城市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我们能够提供廉价的力气。我在工厂的流水线做过计件工,在建筑工地上搬过砖头,也扛过桶装的饮用水,待过的几个城市毫无例外的很少下雨……

自从我们离开以后,雨城已经多年没有下雨。没有了雨水,雨城就不能住人了,那些外地人纷纷走了。留下一个破败和残缺的小城。没有了雨,就没有了祈雨娘。祈雨作为一种仪式已经消失。这已经无关紧要,听说河流的上游建造了大坝,这个地方会沉到水底。

在离开雨城以后,我去过下游的河城,但在那里的中学里没有雨城的名字。我路过先生的家乡,那里的空气里飘散着油墨的香味,有很多的书店和年轻的读书人,可是先生不在其中。后来我和很多年轻人去了那个异常年轻的南方城市,那里需要年轻人就仿佛下雨需要雨伞。我在那里没有遇到先生,没有遇到雨城和她妈妈。她们像是消失在我路过的每一座城市,我看不到她们。我还记得下雨的时候。当雨水消失以后,所有的雨水都在怀念雨城。

(选自《上海文学》2019年第1期,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没有意在突出情节波折和矛盾冲突,而是用较多笔墨描写了景物、风俗,具有散文化的倾向。

B. 老先生的“仙去”和年轻师范生的到来又离开,祈雨娘多年等不到接班人的出现,都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C. “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并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在成长的过程中,见证和亲历了雨城的变化。

D. 小说用富有诗意的笔调描写了一幅幅与“祈雨”相关的场景,表现了古老雨城的自然美、风俗美和人情美。

2. 这篇小说可以被看作是传统乡土文明的一曲挽歌,文中从哪些方面展现出传统乡土文明的衰落及消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小说以“我”离开雨城之后,多次寻访,但再也“没有遇到先生,没有遇到雨城和她妈妈”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祈雨娘·哥舒意》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①古老风俗的消失。祈雨娘在雨中舞蹈,祈求雨水变成温和、安详、润泽祝福的雨水,成年人墨守规矩不去观看,这一诗意美丽的风俗在外地人大量涌入、雨水越来越少之后逐渐消失。②传统行业的衰败。制作竹伞的雨具行原本是小城中的重要行业,后来外地人涌入而开山伐树,竹林枯萎,雨水越来越少,雨具一行便衰败了。③雨城居民生活方式、境遇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变化、城镇化的推进,原本雨城中安逸的小手工业者等居民,被迫外出谋生,成为大城市的流水线工人、廉价劳动力。④人与自然相处方式的变化。之前雨城雨水丰沛,人民生活安逸,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后来现代城镇化大力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雨水几乎消失。   

3. ①照应前文故事情节,交代了人物的结局,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②先生、雨城和祈雨娘的消失象征着淳朴情感和传统乡土文明的渐渐消逝,以此结尾暗示了小说的主旨③以寻而不遇的留白方式结尾,营造了惆怅、伤感的氛围,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并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在成长的过程中,见证和亲历了雨城的变化”表述错误,本文的线索人物应是“祈雨娘”,“见证和亲历了雨城的变化”也不正确,由原文“于是我和很多伙伴一起,从外镇坐船,去了下游的河城,再坐火车,到更繁华的城市……”可见,之后雨城的变化,“我”不能再见证和亲历。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这篇小说可以被看作是传统乡土文明的一曲挽歌,文中从哪些方面展现出传统乡土文明的衰落及消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然后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重点语段,进行归纳总结。本题中,由“他们对祈雨娘的兴趣大过对祈雨的尊敬,仿佛是观看表演一样,兴高采烈地围在周围,破坏了我们关于祈雨的古老规矩”、“没有了雨,就没有了祈雨娘。祈雨作为一种仪式已经消失”等内容可以看出:古老风俗的消失。由“雨水消失以后,雨具这一行就衰败了。和山里的竹林一起枯萎的,是我家的竹伞。我的父母关掉了修伞铺,把铺面转给了外来的商户”可见:传统行业的衰败以及雨城居民生活方式、境遇的转变。由“雨水消失以后,雨具这一行就衰败了。和山里的竹林一起枯萎的,是我家的竹伞。我的父母关掉了修伞铺,把铺面转给了外来的商户”、“我还记得下雨的时候。当雨水消失以后,所有的雨水都在怀念雨城”可见:人与自然相处方式的变化。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的艺术效果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小说以‘我’离开雨城之后,多次寻访,但再也‘没有遇到先生,没有遇到雨城和她妈妈’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然后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重点语段,进行归纳总结。本题中,从文章情节看,结尾“后来我和很多年轻人去了那个异常年轻的南方城市,那里需要年轻人就仿佛下雨需要雨伞。我在那里没有遇到先生,没有遇到雨城和她妈妈。她们像是消失在我路过的每一座城市,我看不到她们”照应前文故事情节,揭示了人物的结局,使得故事完整。从文章主旨看,从文章“我还记得下雨的时候。当雨水消失以后,所有的雨水都在怀念雨城”可以看出,面对“先生、雨城和祈雨娘”所象征的淳朴情感和传统乡土文明的渐渐消逝,作者很是怀念。由“我在那里没有遇到先生,没有遇到雨城和她妈妈”可以感受到作者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这也是写作中的留白方式结尾。

录入时间:2021-02-28 09: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