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发展的历史必然》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先贤很早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在距今3000年左右的周朝初年,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而不同”思想。到了春秋末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继承了这一思想。“和而不同”是一个反映事物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而基本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先人特别是国家治理者,很早就懂得将“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运用于国家治理,运用它来处理国家内部的社会关系以及与其他国家的邦交关系,从而形成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以民为本”和“以和为贵”“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政治思想。在秦朝以前的历史典籍中,对这些思想都有表述和记载。作为儒学经典“五经”之一的《礼记》,其中的《礼运篇》就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就是说,“天下”由众多不同的人、家庭、社群、民族、国家所组成,它不是一人一家一社群一民族一国家之天下,而是所有的人、家庭、社群、民族、国家所共同拥有的天下。而“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又是建立在“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基础之上的。天下为公者,也就是天下为民。离开了天下的民众,也就谈不上为公了。各种不同的人、家庭、社群、民族、国家之间都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平等相待,如果遇到分歧、争论和斗争,都相互协调、求同存异、妥善处理。无论是一个国家内部的社会关系,还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只有按照这样的原则来处理,才能实现和谐稳定、安宁,才能为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开辟前进的道路。

“以和为贵”“协和万邦”“万国咸宁”这些中国古代用来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思想,其要义就是倡导国与国之间要和平相处,万事和为上。“以和为贵”出自《论语》,“协和万邦”出自西周时期的《尚书》,“万国咸宁”出自战国时期的《易传》。那时的中国,周边和国内的部族方国与诸侯封国林立,人们希望彼此之间不要兵戎相见,能够和平咸宁。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坚持“以和为贵”、实现“万国咸宁”逐渐成为中国处理与周边和远方国家邦交关系的原则。所以,中国与周边和远方国家总体上长期保持亲仁善邻、和平交往的友好关系。而这样的外部环境,也是中国能够成为东方文明主要缔造者之一的一个重要历史条件。

这些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真理、体现人民性民主性的先进政治思想和美好社会理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通过致力于社会进步的志士仁人和劳动人民的不断追求而一直传承下来。

“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等思想理念,也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文明所共同主张与倡导的。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人类必须互相保持和谐而生活”,到18世纪欧洲启蒙学者倡导的“世界主义”精神,到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倡导的“世界一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世界各个地区建立的这样那样的共同体,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体现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等思想理念。不仅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有益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智慧,在世界各种文明中都蕴含着这样或类似这样的历史智慧。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而坚实的共同思想基础。

(摘编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发展的历史必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先贤充满智慧,史伯早在距今3000年前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这是“和而不同”的思想源头。

B. “天下为公”的思想是在“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它也是“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在国家治理中的具体运用。

C. 中国自秦始皇统一后,坚持“以和为贵”的原则处理与其他国家的事务,所以中国能够成为东方文明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D. 从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欧洲启蒙学者倡导的精神,到二战后各地区建立的共同体,都蕴含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 文章提到中国与周边国家总体上长期保持友好关系,旨在用客观事实论证处理国家之间关系要“以和为贵”。

C. 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文明的角度,论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础的。

D. 文章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丰富而坚实的思想基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而不同”是反映事物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思想,孔子的儒家学说继承这一思想并使之传播于后世。

B. “和而不同”的思想影响了“天下为公”等政治思想的形成,进而成为中国处理国内外事务的基本原则。

C. 只要按照“求同存异”等原则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就能够为世界各国家的共同发展、繁荣,开辟前进道路。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人民共同的历史智慧,它必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下载Word版试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发展的历史必然》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项,“史伯早在距今3000年前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错误,原文第一段为“在距今3000年左右的周朝初年,史伯就提出了……”,可知时间错误。

C项,“……所以中国能够成为东方文明的主要缔造者之一”错误,强加因果,原文第三段,“中国能够成为东方文明主要缔造者之一”的重要历史条件之一,是“中国与周边和远方国家总体上长期保持亲仁善邻、和平交往的友好关系”从而创造了一个外部环境。

D项,“都蕴含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错误,原文第四段是“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用程度体现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等思想理念”。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错误,文章不是并列式结构,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并且文章只是进行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论证,并没有进行解决问题的论证。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C项,“只要按照‘求同存异’等原则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就能够……”错误,原文第二段是“无论是一个国家内部的社会关系,还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只有按照这样的原则来处理,才能实现和谐、稳定、安宁,才能为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开辟前进的道路”,可知选项中的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录入时间:2021-01-31 18: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