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的世界、人生与艺术》·成中英、张惠》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实主义,即身临其境地描菶现实生活,也可以称之为冷静的写实派。比如,《红楼梦》中刘姥姥一进贾府,“刘姥姥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此处,甲戌本侧批:“蹭字有神理。”而次日对刘姥姥的“陪笑”“屏声侧耳默候”、“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等描写,把一个求人施舍的穷婆子仰人鼻息、极尽讨好又战战兢兢的心态和举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又如,贾芸向舅舅卜世仁赊东西,舅舅搪塞、质疑他之后又虚情假意地留吃饭,舅母却说道:“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了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 ”舅舅和舅母的虚伪、吝啬也立刻形神毕肖。

我们相信曹雪芹经历过“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华岁月,也经历过“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窘迫和屈辱。《红楼梦》中所写的兴衰荣辱如果没有亲身体验,仅凭听来的追忆是写不出来的。

宝玉眼中的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太虚幻境的景色是“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警幻仙子的外貌是“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薛蘅芜曾偶填柳絮词,林潇湘也曾魁夺菊花诗;黛玉填写过《桃花行》《秋窗风雨夕》《葬花吟》《五美吟》《题帕三绝》等等。真是“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红楼梦》的诗词成了小说里的另一种美。

曹雪芹小说中的诗词是其琐碎日常的另一境,是其“迥别红尘”的另一种表现,《红楼梦》中,情被转化成了能够感化人心的意象。比如《葬花吟》,“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林黛玉不能离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但是在自己创造的艺术王国里,可以实现“坐忘”。诗词歌赋,成了红楼梦超越无常人生、产生艺术美感的方式。曹雪芹以独特的审美眼光从悲欢离合中提炼出艺术,留给后人体味和感受,使他自己的《红楼梦》成了所有人的《红楼梦》。我们把这种诗词歌赋的形式理解为浪漫主义手法。

超验主义艺术手法在书中亦有所体现。《红楼梦》是曹雪芹历经沧桑之后,痛定思痛,为经历的种种寻找脉络而写成的作品。曹雪芹借无才补天的顽石揭示写书的初衷:“自欲将已往……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他在人世间没有读书中举,没有承担起让世俗社会艳羡的“光宗耀祖”的“补天”重任。所以他为自己设计的仙界出身是“先天不足”——“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也就是说,只有他自己是“无材不堪入选”。又如宝黛如此相爱、相配却不能终成眷属,所以在他们的前身中,绛珠仙草曾受神瑛侍者甘露之惠,却并无水来还他,于是想“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将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还得够了”。换言之,转世为人的宝玉和黛玉本来就是为还泪的一段缘分,泪尽缘止,本来就无姻缘之分。篇首的神话不是迷信,不是俗套,而是曹雪芹为人生中遇到的最感不合理和不甘心的经历做出的一种解释和安慰。

(选自成中英、张惠《<红楼梦>的世界、人生与艺术》,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蹭”字把求人施舍的刘姥姥仰人鼻息、极尽讨好又战战兢兢的心态和举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B. 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难有艺术的真实,对卜世仁夫妇虚伪、吝啬形神毕肖的刻画体现了这一点。

C. 曹雪芹用诗词歌赋的形式摹写人物,宝玉在太虚幻境中见到的黛玉的形象是“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D.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自己设计的形象是“无材不堪入选”的顽石,所以他在人世间没有读书中举。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整体上使用了“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介绍了《红楼梦》的创作缘起。

B. 文章在说到《红楼梦》使用的超验主义艺术手法时,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C. 文章在谈到《红楼梦》中出现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时,将林黛玉的现实处境和在诗词中实现“坐忘”进行了比照。

D. 结合超验主义手法,作者阐明宝玉即是曹雪芹,宝玉所经历的一切,就是曹雪芹种种不合理,不甘心的过往。

3. 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雪芹将“情”这一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意象化,体现了《红楼梦》高超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

B. 《红楼梦》中的诗词是另一种美,黛玉填写过《桃花行》等多首诗作,并曾凭借菊花诗在诗会中夺魁。

C. 绛珠仙草“下世为人”,以泪报答神瑛侍者甘露之惠,宝黛二人本来就无姻缘之分,泪尽缘止。

D.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红楼梦》在艺术上的特色,分别介绍了书中出现的三种艺术手法。

下载Word版试题
《的世界、人生与艺术》·成中英、张惠》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一个‘蹭’”字把……”张冠李戴,原文的表述是“而次日对刘姥姥的‘陪笑’‘屏声侧耳默候’‘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等描写,把一个求人施舍的穷婆子仰人鼻息、极尽讨好又战战兢兢的心态和举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C项,“宝玉在太虚幻境中见到的黛玉的形象是‘其艳若何,霞映澄塘’”错误,警幻仙子的外貌是“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D项,因果倒置,原文的表述是“他在人世间没有读书中举,没有承担起让世俗社会艳羡的‘光宗耀祖’的‘补天’重任。所以他为自己设计的仙界出身是‘先天不足’——‘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也就是说,只有他自己是‘无材不堪入选’”。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A项,“总一分一总”说法错误。文章整体是并列结构,从“现实主义,即身临其境地描菶现实生活,也可以称之为冷静的写实派”“曹雪芹小说中的诗词是其琐碎日常的另一境,是其‘迥别红尘’的另一种表现”“超验主义艺术手法在书中亦有所体现”三个角度对《红楼梦》进行解读。

C项,“文章在谈到《红楼梦》中出现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时”错误,依据“曹雪芹小说中的诗词是其琐碎日常的另一境,是其‘迥别红尘’的另一种表现”“我们把这种诗词歌赋的形式理解为浪漫主义手法”可知,将林黛玉的现实处境和在诗词中实现“坐忘”进行了比照,是在论说曹雪芹小说中的诗词是其琐碎日常的另一境,是其“迥别红尘”的另一种表现。

D项,“作者阐明宝玉即是曹雪芹,宝玉所经历的一切,就是曹雪芹种种不合理,不甘心的过往”说法有误,原文的表述是“篇首的神话不是迷信,不是俗套,而是曹雪芹为人生中遇到的最感不合理和不甘心的经历做出的一种解释和安慰”。也没有阐明“宝玉即是曹雪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项,“体现了《红楼梦》高超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错误,曹雪芹将“情”这一抽象的概念意象化,体现了《红楼梦》的浪漫主义手法。

故选A。

【点睛】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提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录入时间:2021-01-31 18: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