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张世英》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

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词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对好友的回忆。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例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张九龄的《感遇》可以说全诗都是用象征性语言暗示更深远的意境或情意。又如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全诗写的是实情实景,然而这些富有象征性和暗喻性的语言却指向个没有说出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让读者能心领神会,恍若身历其境。

中国古典诗中有不少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好诗,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却更加崇尚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的诗,崇尚有神韵的诗,而不是崇尚单纯形似的诗。王维的《终南别业》诗中有画,而又在画的背后隐蔽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上是一首描写田园山水的单纯写景的诗,但仅仅这样来看待这首诗,则显然未能真正领略其诗意。这几句诗在描写“人境”的现实田园景物时,却隐蔽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的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正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摘编自张世英《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评判一首古典诗歌艺术水平的高下,不仅要看诗歌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看是否隐蔽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来的内容。

B. 在日常口语表达和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时可以长篇大论,而诗家语讲究“言约旨远”,用词越少,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

C. 《春日忆李白》借暮云春树表达对好友的思念,《感遇》以丹橘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它们都是用全诗进行整体象征。

D.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那些画意与深远境界相结合、富有神韵的作品应受到推崇,而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作品则算不上佳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总体采用总分结构,第一段提出本文的观点,即“诗的语言可以表达无穷之意”。

B. 文章从言简意丰、使用象征、创设意境三个维度,逐层对观点展开论述,脉络清晰。

C. 第三段列举《感遇》《终南别业》两诗为例,旨在论证中国古典诗中象征有两种类型。

D. 文章使用了大量的引用论证,如古今名家的观点等,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语言和非诗的语言有很大的区别,前者具有传统诗论所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而非诗的语言则不具备表意性。

B. 诗的艺术性离不开诗歌语言的特殊性,诗歌中的实情实景,借助语言的诗性指向一个没有说出的而读者能心领神会的境界。

C. 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由此可见,诗的语言具有显与隐的双重美学特征。

D. 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第一个“象”“景”指诗歌表面所写的景象,而后两个则指语言文字未说出的情趣和意境。

下载Word版试题
《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张世英》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B项,“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错误,表述太绝对,据第一段“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可知,这是对诗歌创作的要求,而实际上,作家们水平不一,创作出来的诗歌中,并不全是“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

C项,“都用全诗进行整体象征”错误,“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借暮云春树表达对好友的思念”不是,第二段只举了“张九龄的《感遇》”的例子。

D项,“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作品则算不上佳作”错误,最后一段“中国古典诗中有不少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好诗,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却更加崇尚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的诗,崇尚有神韵的诗,而不是崇尚单纯形似的诗”。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列举《感遇》《终南别业》两诗为例”错误,只能证明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全诗为象征的情况。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A项,“非诗的语言则不具备表意性”错误,材料第一段“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可见非诗的语言也具备表意性。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录入时间:2021-03-02 09: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