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下雨了·万芊》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下雨了

万芊

下雨了,江南的雨,老是在神不知鬼不觉的当儿,悄悄地下起来,淅淅沥沥,没完没了,悄无声息。让人总觉得江南就该有雨,尤其是那种细如鹅绒绵绵不绝的细雨。

有雨才是江南。慧珍原来就爱雨,尤其爱在那没完没了的缠缠绵绵的雨丝之间,斜撑着小雨伞,缓缓地从雨巷中穿过。穿兩巷而过的感觉就像在梦里——早已告别少女多梦时代的慧珍仍爱做梦,滋滋有味地做缠缠绵绵的好梦!曾见她从雨巷中款款而去的人都说,有慧珍的雨巷就像是一幅柔美的画。然而,穿过雨巷再去哪里?慧珍常常无所适从。于是,有点儿小聪明的慧珍,常常记得:下雨了,下雨别忘送雨伞。送爹爹,送妈妈,送老公,送儿子……

可今日又能送谁呢?小巷早已不是少女时的小巷,爹娘老了,只能相伴着在家看电视,儿子终于考取了市重点,寄宿在校。至于他,早不用为他记着:他有车不用伞,纵然要伞也不怕没人送。无须送伞的慧珍,不敢贸然撑着雨伞走入雨中,只是仍爱雨,更渴望缓緩地穿雨帘而去,但她常叹自己早已过了少女多梦的年龄。

下着雨,行人不多,慧珍的小店里有几个客人,但不多,冷冷清清的。

“来一碗清汤蛋皮丝‘捏空’”

慧珍没抬头,一听便知是那位近日常来的老者。他像从遥远的过去穿越时间隧道而来,操着老镇早些年还未异化的本地话,间或加一两个英语单词,他总固执地把小馄饨唤作“捏空”。这是早些年镇上的人对那种只需丁点儿肉末便可吃得有滋有味的迷你小馄饨的称呼,以区别那些得花大价钱买的除了肉还是肉的大馄饨。那日,老者跟慧珍说:“很早很早以前,你给我送过雨伞。”到家,慧珍问爹娘:“很早很早以前,我给一个不认识的操着本地话的老者送过伞吗?那时,他可能很年轻,我可能还很小很小。”

爹娘说:“很早很早以前, 我们一直住在锦溪乡下,你怎么可能給镇上的人送伞呢?”

慧珍说:“我想我怎么可能送呢?”第二日,老者仍说:“很早很早以前, 你给我送过雨伞,一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

慧珍又回去问爹娘:“很早很早以前, 我给人家送过一-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吗?”

爹娘说:“你那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心肝宝贝似的,绝不可能送人的!”

又一日,老者付“捏空”钱时还给了慧珍一张写着慧珍大名的一万元支票。慧珍知道一定是因为那老者老了糊涂了,说什么也不肯收,说:“我不能多收您哪怕一分的‘捏空’钱。否则,我会睡不上安稳觉,吃不下安稳饭,问心有愧的。”

老者说:“你可知道,你那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对我后半生有多么重要啊!它简直就是我生命中的太阳!”

慧珍坚持说:“不管怎么说,我是绝对不会多拿您一分钱的,我肯定没给您送过伞。”老者快快地走了,走进了雨中,说:“那日也下着雨。” 老者的脸就跟雨天一般郁郁的。

老者走后,慧珍开始想,想呀想呀,她反反复复地对自己说:“定是那老者认错人了!”老是想呀想的慧珍,那日走在雨中还在想,以至于她不知道自己竟没有撑伞,然而就在她突然惊悟而想避一下雨的时候,头顶上已严严实实地遮了一把大伞,慧珍回头一看,竟是那位爱吃“捏空”的老者。

她冲老者笑了笑,只觉得风雨中有人送伞的感觉真好。

慧珍想:也许自己很早很早以前,真的给他送过一把雨伞,一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那把雨伞也许真的成了他后半生中的太阳。因为她自小就爱有雨的日子,喜欢给人送伞,也曾经有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而老者说,他早年有一位天使一般的女儿,可是不幸夭折了,他非常绝望。绝望之际,有一位天使一般的小女孩给他送了一把粉红色的纸工小雨伞,小女孩跟自己的女儿一模一样。绝望中,他突然觉得生命重新有了意义。这把小小的雨伞,后来伴他在外漂泊了三十多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伞”在文中反复出现,如慧珍给人送伞、老者给慧珍送伞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怀。

B. 小说写慧珍爱雨,常想着给人送伞,为下文写老者的故事作铺垫,也和后文老者给慧珍送伞形成照应。

C. 老者送慧珍一万元支票,是对慧珍曾送他雨伞的感谢,因为那把雨伞让因丧女而陷入绝望的他觉得生命重新有了意义。

D. 小说主要运用了语言、心理、形象、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充分展现了人物形象,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2.“雨”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雨”在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

3.有人说这篇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独特风格,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下载Word版试题
《下雨了·万芊》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①开篇写“雨”,将读者带入多雨的江南,营造一种朦胧的意境,为小说所表现的人间温情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②文中的“雨”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文中的“雨”照应了小说的标题“下雨了”。也为送伞作铺垫。④有助于塑造人物,下雨时,慧珍总是想着给人送伞,表现了她的善良热心。⑤突出了小说的主题,“雨”中送伞让受助者感到温暖,表现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爱、彼此帮助的主题。   

3.①淡化情节,小说故事简单,不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将雨中“送伞”这样平凡的琐事娓娓道来。②虚化(淡化)人物,小说没有刻意集中笔量去塑造典型人物,而是围绕“送伞”展现了慧珍和老者等相关的人物。③语言清新自然,小说较多地运用描写性语言,写了雨和雨中之景,营造了一种朦胧温馨的意境。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主要运用了语言、心理、形象、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错误,文章主要运用了语言、心理描写,而动作、形象描写很少,不是主要的。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物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物象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思考:①情节结构上主要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贯穿在一起,使文章更加紧凑;②内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③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作者借这一物象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有时也起到点明或深化主旨的作用。此外,物象还可以揭示人物性格、衬托人物(或景物)、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

本文的“雨”既是文章的物象,也属于环境描写,学生需要综合分析。环境上:开篇“江南的雨,老是在神不知鬼不觉的当儿,悄悄地下起来,淅淅沥沥,没完没了,悄无声息。让人总觉得江南就该有雨,尤其是那种细如鹅绒绵绵不绝的细雨”写“雨”,将读者带入多雨的江南,营造一种朦胧的意境,“雨”悄无声息、绵绵不绝营造了人一种温馨的氛围。

情节上:文中多处写“雨”,故事在“雨”中发生,因此,“雨”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同时,因为下雨,所以送伞,因为送伞,所以才有了后文的情节,因此,“雨”为送伞作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且文中的“雨”照应了小说的标题“下雨了”。

人物上:下雨时,慧珍总是想着给人送伞,给父母送,给孩子送,给陌生人送,表现了她的善良热心。

主旨上:“雨”中送伞让他人感到温暖,突出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主题。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鉴赏作品语言是高考阅读题中常见的考点。要解答好此类题,首先要弄清命题的角度,其次要掌握基本答题步骤:指出特点+结合文本分析+作用。

情节上:小说没有一波三折的曲折情节,而是缓缓讲述生活中“送伞”这样的平凡小事;

人物上:慧珍的人物形象并非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展现,而是围绕“送伞”展现了慧珍的善良、仁爱,其他人物亦是如此;

语言上:小说较多地运用描写性、散文化的诗意语言,写了江南的雨和雨中的景色,清新自然,并在朦胧之中给人温馨之感。

【点睛】鉴赏语言

常见的命题角度有:①从用词的角度,命题多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或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如使用较多的叠词(拟声词)可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②从句式选用的角度,命题多判定文中长短句或整散句的使用情况。如短句常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使用整句容易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使用整散句结合,能使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增强语言的灵动性。③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先判定文中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再结合修辞的作用回答。如文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④从语言的整体风格的角度,如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明快 、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等。⑤从人称使用的角度,如运用了第二人称,使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抒情性。

录入时间:2021-02-02 11: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