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7-9年级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从说明文的角度上说,这也是读通、读懂说明文最基本的要求:读通说明文,就是要在扫清文章障碍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即结构思路);读懂说明文,应该能够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读懂说明文,就是要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了解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是怎么介绍的,并能运用文中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这几点,不仅是说明文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体现,也是说明文学习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类说明文。作为一篇说明文,它不仅条理明晰地介绍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同时,其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又使它有别于一般意义的说明文。而本文的这两个特色正是本文学习的两个重点。所以本文的学习可以处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为处理文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第二课时梳理文章思路,提取关键信息,能够用文中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第三课时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

本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

(二)学生情况

作为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筛选、处理信息,并形成解释的能力;同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说明文相关的知识及特点有一定的了解。说明文的学习,还应该能够根据文中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合作、质疑来解释材料中的物候现象。

在上节课的说明文学习中,已经结合相关文章和教材第112页附的知识短文《学习说明文》重点学习了梳理说明文说明顺序“逐段概括——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与技巧。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检测。

(三)教学方式

本文内容比较浅易,思路也较清晰,故本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求学生课前按照要求进行个体学习,而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展示。

(四)教学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预习:

1.查词典,在预习本上积累本文重点字词;

2. 抓住关键信息,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完成课后练习(一),在书上完成圈点批注。

3.教师引导学生对经纬度的知识以及行政区域的划分进行学习。

三、本课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梳理说明文说明顺序“逐段概括——归纳合并”的方法与技巧;能够画出本文的树状结构图,简单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

2.抓住关键词,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能用文中介绍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运用问题。

3.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认识到科学与人类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导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梳理说明文说明顺序“逐段概括——归纳合并”的方法与技巧;能够画出本文的树状结构图,简单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

2.抓住关键词,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能用文中介绍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运用问题。

3.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认识到科学与人类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利用文中的知识解释材料中的现象

导学方法

教师点拨 小组讨论

一、导入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那么,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呢?1. 请你简单的说说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2.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大自然的语言”?

二、理清思路

本文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请用知识树、思维导图等形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且说说作者是如何把深奥难懂的物候知识介绍清楚的。

(多媒体进行展示)

三、深入探究

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说说你找到的依据。

明确:

首先、第二、第三、此外。

这些标志性词语有利于我们进行信息的筛选

迁移:

研究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有哪些重要意义?

请同学利用刚才的方法进行阅读,找找意义所在。

1、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四、运用迁移

学习说明文,不仅仅是增长知识,同时,我们还应该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者是解决生活中问题,请各小组试着解释材料中的物候现象。

1.老师在课上下发需要学生分析物候现象的材料。

2.教师明确讨论的要求

a、指出材料中的特殊的物候现象。

b、用文章中的知识加以解释。

五、结束语

有句诗说的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大自然用她特有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她丰富多彩的世界,希望我们同学能够擦亮你善于发现的眼睛,用智慧和思考开启科学的大门。

六、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理清思路:概括-----归纳

提取信息:关键词

解决问题:结合文章内容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五、效果评价

(一) 请你概括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哪些?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明确:

1、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关键词:首先 此外 还可以 也可以

(二)阅读下面材料,指出物候现象以及原因

材料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备注:胡,古指北方少数民族。胡天,即北方的天空。

材料二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材料三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了玉兰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的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京华。

——郭沫若《玉兰和红杏》

材料四

岭南某一山区,在山腰种植菠萝获得成功,而在山脚菠萝长势不好。

材料五

连云港和郑州纬度相差无几,可在冬天,郑州人穿的衣服却比连云港人穿的衣服更保暖一些。

材料六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唐·李白《塞下曲》之六

本节课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掌握的方法,及时进行迁移巩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六、本次教学设计的特色

1、本课的教学设计,阅读说明文,尤其是像本文这样的科普性较强的文章,不仅仅让学生对科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是怎么写的,更应该让学生能够利用文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正是学习说明文的精髓所在,实际上与近些年说明文阅读“材料链接”的考点有神似之处。

2、本课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物候学的知识,理清作者的思路,还适时地提出了利用关键词来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让学生了解方法之后,及时的进行迁移,学以致用----找出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本课的教学设计,还注重了多学科的融合性,把语文学科与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实现了利用几门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与目前的语文学科的考查方式保持了一致。

4、本课的教学设计,还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思考、交流、探究中不断的提高,设计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通过学生的交流、展示、质疑来得到答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得以训练。

七、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是竺可桢先生的一篇科普短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的为我们介绍了物候学的知识以及物候学对于农业观测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展示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进一步的理解作者在行文安排方面的匠心独运,两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展示,其他同学质疑补充,效果比较明显,虽然学生在语言表达发面还略显稚嫩、冗长,但是,相信长期坚持,一定会有提高;在第二个环节的设计中,学生一下子能够找到影响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发现了提取这四个因素的关键词:第一、第二、第三、此外。

教学反思为节选,更多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