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同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深深浅浅话友谊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本节课是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第二框《深深浅浅话友谊》的内容,通过前一节课《和朋友在一起》,同学们意识到自己的朋友圈扩大了,交往范围也在扩大,认识到了友谊的力量。本课内容是前一节内容的延伸和深入,并且为下一节内容进行铺垫,后一课内容是《让友谊之树常青》,具体需要深入了解建立友谊的要求和方法,主要话题围绕懂得怎样呵护友谊来展开。本课内容位于第二单元的中间章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衔接度高。我们的学习任务是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同学们需要在此基础上更好的了解学习友谊的特质和对友谊认识的澄清,从而更好的认识友谊,体会交往对我们生命成长的意义及正确的看待友谊。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友谊的特质,了解友谊是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双向的,以及友谊是心灵的沟通,知道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需要如何去维持友谊。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正确对待友谊,能正确处理交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学会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人作为朋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视友谊,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懂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也会带来烦恼,学会处理这些情感上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友谊是平等,双向的。

难点: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交往范围在不断扩大,他们要学会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体会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友谊带来的诸多好处,青春期的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处理“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就容易产生一种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所以要积极帮助学生认识友谊,了解友谊以及建立友谊。对于初一学生来讲,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朋友感情方面的处理能力也需要加强,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是比较清晰,说的比较具体,分析的相对全面。

﹙二﹚学生技能态度及特点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重要阶段,也是友谊与成长同行这一单元的重难点,具体内容比较灵活,新课改之后,课程灵活度增加,课程模式发生转变,主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更多的是需要引导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自己感受和体会友谊的真谛。探究与分享的材料

也更为灵活,答案不再单一,同时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本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但不足的是缺乏对事物的深入解析,有小部分学生分析材料比较肤浅片面,对于问题的解答不是十分准确,回答教师问题时比较困难,找不到问题切入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应是对友谊特质的把握,以及对真正的友谊的剖析与理解。

三、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的适用依据

针对初一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课主要运用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情景教学法需要教师根据书中材料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幻灯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说明,再现材料中的真实场景,使学生更能深入地体会,达成师生的默契。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非常重要;讨论探究法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实践和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去认识事物,小组分工合作,让每个学生融入进课堂,他们获得的知识必然是生动、具体、深刻、鲜明、丰富的。

﹙二﹚教学手段的使用依据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主要使用以下两种手段:

1.确保材料的真实性:从现实材料中,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友谊的特质和具体内容,并让学生自己结合自身去谈感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友谊。

2. 注重深入分析概念:在讲解友谊的特质过程中,抓住对友谊概念易混淆处,对出现的混淆点能够准确辨认,强化认识。

四、学法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积

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前提下,增设了由浅到深、却又体现分析能力的选择题,使学生顺利掌握友谊的特质和原则及其如何处理好朋友之间的矛盾和竞争。主要运用以下两个方法:自主学习法。在情境中感知现实,在问题学会辨析,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概念活用法:主动式理解、互动式交流、协作式学习,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把具体概念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会塑造高尚的品格。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分钟﹚

【导入新课】

知音之交﹙知音:性格相投的朋友﹚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师:知音,是指性格相投的朋友。朋友这个词对于你们是非常熟悉的,从幼儿时期一直到现在,朋友都与你们紧密相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什么是朋友?

﹙二﹚教学过程重难点﹙30分钟﹚

1.学生摆字“朋友”

四个人一组,用自己的肢体表演“朋友” 怎样把朋友的寓意表示出来。

生: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六、板书设计

﹙一﹚友谊的特质

1.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

2.友谊是双向的,平等的

3.友谊是心灵的相通

板书功能:教学板书可以强化直观效果,突出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保证教学任务的实施。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板书原则:科学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简约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生成性原则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友谊的特质,原则以及友谊与竞争的关系。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了教材中的材料,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探究交流,引导学生明白与人交往的品质及原则,做到理解,信任,平等,包容,不做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处理好竞争与友谊的关系,学会人与人相处,梳理对友谊的感受,澄清对友谊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