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英语教材同步外研版必修3Reading and vocabulary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必修3《Reading and vocabulary》教案优质课下载

2.2?Reading?and?Vocabulary是一篇关于The?Human?Development?Report的介绍性文章。文章介绍了2003年人类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该文章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有关本单元主题的语言。文章后面的练习题也从不同侧面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及对词汇的理解与区分的能力。

2.3?Grammar部分通过多种形式对本单元的1ink?worlds: but, however, although和while进行训练。练习册的相应部分也安排了语法训练,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2.4?Pronunciation部分要求学生听语法练习中的句子,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句子的节奏,并模仿句子的语调。

2.5?Speaking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一个分角色口语模拟情景:学生A和B在谈论向慈善机构捐款、以帮助贫困国家人们喝上清洁的饮用水。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情景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就其引起的问题做出决定,并说明理由。

2.6?Vocabulary?and?Listening部分注重词汇的理解及比较级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从听力材料中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两个城市的特点。

2.7?Function部分重温Vocabulary?and?Listening练习②中的比较级句子,回答该部分①中的问题,注意在比较级中,many和few与可数名词连用,而much和less则与不可数名词连用。

2.8?Vocabulary?and?Speaking部分让学生判断形容词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这一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接着用所学词汇和语法,选择两座城市进行比较,旨在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2.9?Writing部分要求学生描述两座熟悉的城市并进行对比。该练习分七个步骤,详细地解释了各部分的写作要求,旨在引导学生能用英语将两座城市的情况层次分明、连贯清楚地表达出来。

2.10?Everyday?English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并区分英语交际用语的含义。

2.11 Cultural Corner部分是一篇短文,Town Twinning(城市结谊,城市结对或姐妹城市),该阅读练习旨在使学生了解这文化特色一城市间可通过相互交流,促进关系的发展。读后写一篇书面介绍,以广告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家乡,让世界了解自己的家乡,以便吸引更多的来访者。

2.12 Module File简要地总结了本单元的重点项目—词汇、语法及交际用语,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二、学情分析

1.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基本了解和适应了教材的特点。60%以上的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事物,但部分学生受词汇量限制,不能有效组织语言进行语言差异的表述。因此在教学设计、目标设定、施教过程、当堂评价、检测等方面应体现差异教学。力争使所有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能在已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2.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进行客观分析;了解社会发展成果,激发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建设祖国的决心:并放眼世界,以实际行动关心世界贫穷落后地区的人民。

三、课堂教学设计

Ⅰ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To ask students to master some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To help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differences betwee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2. 能力目标:

To improve such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 as skimming and scanning;

To enable students to write sentences to give advice;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To broaden students’ horizon and call their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faced by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arous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