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小学音乐教材同步人教版简谱五年级下册送别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送别》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感受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三度,四度音准,长音的演唱及音乐结构的划分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演唱《童年》这首歌。以流行影视歌曲引情激趣,将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音乐感受带进课堂,既拉进了师生距离,体现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的课改新理念,以提问的方式了解音乐的产生时间,当时时代的作用---校园歌曲引出学堂乐歌。【设计意图】调动情绪,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兴奋地开始音乐课。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时代的歌曲,让学生校园歌曲从而引出学堂乐歌,在此时播放《送别》曲。 (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送别》(20分钟)学堂乐歌二十一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3、介绍李叔同——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育教育家,早期话剧活动家。浙江平湖人,1880年9月生于天律,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忆儿时》、《春游》、《留别》、《早秋》等。?师:“同学们通过演唱感受朗诵歌词,单独练习5 3 5 i用柯达伊手势。【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表现,对音准有感受,了解作品/作家/时代背景。感受音乐的要素。节拍、四四拍子、速度、力度、强弱、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三)、出示歌谱,学唱歌曲(1)分句学唱歌谱。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轻声地学唱歌谱,老师唱一句,请同学们跟唱一句。”?(2)学唱歌词。师:“同学们,我唱谱你们唱词,请注意表现出歌曲忧伤怅惘的情绪。(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进一步练唱。A、注意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演唱。B、注意斛字的读音。C、歌词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4)让学生用齐唱的形式演绎歌曲《送别》,练习时强调声音的强弱的对比。(5)由学生演唱后让学生进行音乐情境剧的表演。

(四)总结下课(2分钟)?1、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学堂乐歌这个特殊的历史产物、学唱了李叔同的代表作《送别》。学习了音乐的一些要素,歌曲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意真情,从而使这首歌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五、教学反思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影视音乐》中有安排中过影视音乐作品,我选择的内容是我国影片《城南旧事》中的插曲:《送别》。这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D大调,表达出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歌曲的旋律优美抒情,在李叔同的填词下,使歌词和歌曲达到完美的融合,意境深远,成为一首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田园诗歌。通过歌词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园;再由景写人,这种特有的中国式描摹方式,总是使文字得到了升华,升华至人们内心美好情愫之中,“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使离别那淡淡的愁情,跃然心底。这对学生的价值观又是一次很好的塑造和教化,世间还有如此美好的友情。这节课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是我今后很宝贵的经验,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工作中也应多让自己寻找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