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3《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高二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地理学习中已经对荒漠化有了一定了解,同时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地理思维的构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原因和相应的景观特征,理解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
(2)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理解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 学会运用西北地区的各类专题地图,在荒漠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基础上,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培养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分析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分析区域生态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学会迁移运用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全球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2)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课标要求是“以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在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本节课设置的重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2)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2、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地区的荒漠化形成背景,分析荒漠化的成因。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
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依据,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有说服力的素材充实课堂学习,并要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开放式的探究空间。紧扣新课标要求并重视实施过程,采用案例教学法、讲解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等进行教学。
2、学法
对于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学生主要以听教师讲解和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相结合。难度较小的人为原因,主要安排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
活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