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数学教材同步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活动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材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第四章的数学活动课。这节数学课是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等知识后,通过对身边的实际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进一步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是对第四章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本节课的活动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对丰富和发展学生数学活动的经历和体验,指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一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转折,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使他们不仅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世界,而且以好奇心去探求知识。刚进入七年级,他们就学习了大量的枯燥的概念:如有理数,相反数,正数,负数,绝对值等,这时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正确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就很可能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七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跷跷板平衡的原理。在归纳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析,交流等活动,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及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掌握从事数学活动的基本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以及科研意识、科研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丰富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难点: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以及对实验所得结论的正确应用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玩跷跷板游戏画面

观察现象:体重相当的两个人比较适合玩跷跷板。

多媒体展示:牛和熊玩跷跷板游戏,牛被翘起来的画面

发现问题:当牛和熊体重相差较大时,体重较轻的一端会被高高翘起。

【说明】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引入,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一:要使跷跷板保持平衡,能帮他们想出什么办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以下两种解决办法

①在熊这端减少重量

②在牛这端增加重量

③在熊这端增加一头相同重量的牛,在牛这端增加一头相同重量的熊,

④熊往前坐

问题二:已知熊的重量为800kg,牛的重量为200kg,跷跷板长10m。若牛不动,熊往前坐多少米,才可以使跷跷板保持平衡?

【说明】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回答问题一,但是无法准确的回答问题二,产生认知冲突,为下一步指导学生动手实验探索解决问题埋下伏。从而揭示课题:跷跷板中的平衡。

2、动手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直尺、钩码

实验规定:左边钩码到支点的距离记为a;

右边钩码到支点的距离记为b;

左端钩码的重量记为m;

右端钩码的重量记为n;

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为1.

教师展示:等重量需要等距离才可以保持平衡

【说明】通过教师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实验的基本操作,并注意实验中的数据规定。

活动1:左端挂2个钩码,右端挂3个钩码,即m=2,n=3。两端钩码距离支点的长度分别为多少,才可以保持直尺平衡? 你有几种方案,并把数据填入下表。

发现规律:2a=3b

活动2:在距离支点的长度分别10和5的位置挂钩码,即a=5,b=10。两端的钩码数分别为多少, 才可以保持直尺平衡?你有几种方案,并把数据填入下表。

发现规律:m=2n

3、分析归纳

4、解决问题

5、拓展延伸

6、小结反思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六、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获取知识,从而解决问题。课堂中还有很多问题,下面总结几点:

1、最后的课堂小结还存在问题,没有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不能真正的抓住重点。导致课前设计“想教学生什么”,课堂反馈“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2、动手实验后的分析归纳,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这里,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同时,上完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感悟:

1、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真真切切的让数学学习充满生活气息,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体会到数学知识及数学知识应用的存在。

2、七年级学生好动。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来,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变得活跃。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