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物理教材同步教科版八年级上册本章复习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教科2011课标版《本章复习》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4.声的利用、超声波和次声波。

二.知识梳理---满分技巧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条件:发声体(声源)振动产生声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是声音也停止)。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

(4)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在15 ℃的空气中声速约为340 m/s。

(5)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15 ℃空气,人与障碍物距离大于17 m),人耳能听到回声。

(6)“放大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许多发声体振动不明显,不易观察,可借助轻小物体将这样的发声体的振动进行“放大”。如图所示,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中或者发声的鼓面上振动。

2.声音的特性:

(1)乐音与噪声:声音按照声源的振动分为乐音与噪声。乐音是声源有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声源无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乐音是好听悦耳,使人愉快的声音,噪声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及干扰要听声音的声音。

(2)乐音三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A.响度: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小,距离声源越远,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弱。

B.音调: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C.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联系;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音调、音色一般不会变化,响度随传播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描述音调使用“高”、“低”;描述响度使用“大”、“小”。

3.噪声:

(1)噪声的等级及危害:噪声单位:分贝(dB)。听觉下限为0 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 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 dB。

(2)减弱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如摩托车的消声器;阻断噪声的传播,如道路两侧的隔声板;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如戴防噪声耳罩。

4.声的利用:

(1)分类:可听波——人耳可听到的机械波,其频率约为20 Hz~20 000 Hz;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 (大象可发出次声波;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均可产生次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 (猫、狗、海豚、蝙蝠能听到) 。

(2)利用方式:

传递信息——根据音调,超声波探伤等;利用声音反射,蝙蝠回声定位、声呐、B超、倒车雷达。

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除去人体内结石、除尘、为空气加湿。

三.课堂练习---真题回眸(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