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物理教材同步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机械能的转化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八年级下册《2.机械能的转化》优质课教案下载

2、 培养学生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机械能守恒问题、弹性势能与动能、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问题。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刚学了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能确认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并了解了决定这些能量大小的因素。也就是说学生为本节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但教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对某种能量的变化的理解并不是很到位的,这恰恰是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有些物理现象需用多个物理知识分析或解释,如“滚摆、单摆最终会停下来”,我们引导学生关注的重点是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问题,但现象中所涉及到的机械能守恒与损失问题,既不能回避,又不能过多纠缠,否则会喧宾夺主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

1、 文本教材惜字如金,篇幅不长,但插图多,我们能获取的信息量依然十分丰富,由 于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较为抽象,给教者对教材的处理、整合、发挥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2、 插图是静止的,反映的是某一物理现象的瞬间,而其过程则靠想象。我们恰恰能利 用多媒体的硬件优势和技术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呈现出物理现象的全过程。 3、 本节课对以下几个地方,将原文本教材进行了整合: (1)、将本章开始之前的《无处不在的能量》中的过山车主题视图拿来为本节所用,并以视频形式呈现,配以本章开头的一段激情文字“满载游客的过山车……”的朗诵音频,既利用了教材资源,又加强了视听效果。 (2)、滚摆、单摆实验拍摄成视频,实际教学时先做演示实验,学生讨论分析现象时再播放视频,这样实验虽然结束了,但过程依然可观可感。

(3)、补充皮球落地后向上反弹的内容,并将其拍摄成视频播放:将球涂黑,球与地碰撞时会在地上留下圆形黑斑。这样能使不易观察到的形变以黑斑形式呈现,且将瞬时形变能长时间留存下来。

(4)、补充蹦极和蹦床的实例,作为课堂巩固练习的素材。

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课件、滚摆、单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再认(知识迁移):动能的物理意义、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重力势能的物理意义 及影响因素;弹性势能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二、进行新课: 1、 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演示单摆摆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滚摆下降后又自动上升? 引导学生分析 播放滚摆实验视频,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三个要素:单摆质量、单摆的运动速度、单摆离开地面的高度。并注意在全过程中哪些因素变了,哪些因素没变? 讨论:没变的是质量 变化的是——速度、高度。 两个过程:a、下降:质量不变。现象:离开地面的高度减小,下降速度增大。 分析:离开地面的高度减小则重力势能减小了;下降速度增大了则动能增大了。 结论:增大的动能是由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而来的,即此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 动能。 在这里隐含了能量既不会无缘无故消灭,也不会无缘无故创生的思想。 b、上升:质量不变。 现象:离开地面的高度增大了,但上升的速度减小了。分析:离开地面的高度增大了则说明重力势能增大了,而上升速度的减小说明 动能减小了。 结论:增大的重力势能是由减小的动能转化而来的,即此过程是动能转化为重 力势能。 小结:在这里为学生分析类似现象提供了一个模式: a、某种能量的增减是因为能的转化导致。 b、在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的增减由速度的变化引发,重力势能的增减是由物体与参考面的高度变化引发,同理,弹性势能的增减是由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增大或减小而引发。 (2)、演示滚摆实验播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模式分析能量的转化。 讨论、分析能的相互转化。 3、《想想做做》 播放视频,分析能的转化。 提出问题:铁锁摆回时会碰到鼻子吗?不会!

4、 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播放视频:皮球。 将皮球涂黑,静止在地面上时,在地上留下一个小黑点,而从高处落下与地面碰 撞时,却在地上留下了一个面积稍大的黑斑。 问题:黑斑说明了什么? ———皮球发生了形变。 讨论皮球弹跳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同时播放皮球弹跳的动画视频)下落:———能转化为————能。 与地碰撞:————————-能转化为————能。 恢复原状弹起:————---能转化为————能。 上升:————能转化为—————能。 讨论:皮球为什么不能弹回到原来的高度? 5、 随堂练习 (1)、蹦极运动(播放视频)。 (2)、蹦床运动(播放视频)。 (3)、过山车(回忆本节开头的视频)。

教学小结 1、 机械能中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 分析机械能转化的思维模式是: 质量、高度、形状三因素发生了变化,则它们所对应的某种形式的能在量上就发生了增减,根据这个量的增减来确定能的转化方向。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重在思维能力的训练,而非操作能力的训练。

2、 用能的转化观念来分析物理现象,学生初学,显然不是很适应。

3、 本节课必须在学生非常熟悉影响机械能大小的诸多因素的背景下,方能顺利地展开 教学,显然有的学生对前一节课的知识是存在欠账的。

4、 学生对弹性势能与动能、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稍显困难。

5、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有效地弥补了学生在直接经验上的不足,减缓了学生在抽象 逻辑思维上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