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北师大版选修 唐诗欣赏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下载详情

选修 唐诗欣赏《第九课 想落天外 瑰丽奇诡——李贺诗四首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优秀教案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选修 唐诗欣赏《第九课 想落天外 瑰丽奇诡——李贺诗四首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优秀教案

4、学习本诗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5、了解诗人所处的背景,理解诗人对时代的反思和生不逢时的感慨。 

 教学重点:  诗歌用典、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诗歌语言品析,诗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理解诗人的身世之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咏史诗的知识点回顾: 

 1、咏史诗的特点:  凭吊古代人或事,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的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后的沉思,蕴含了作者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2、咏史诗的内容:  (1)对人或历史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  (2)通过仰慕凭吊古人,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  (3)对昔盛今衰的感叹,咏古实为伤今,讽喻社会现实。 

 3、如何鉴赏咏史诗:  (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用典。  (2)揣摩历史,了解古人意图所在。  (3)联系作者身世和时代背景,推敲作者对此的态度,古今的联系。  (4)归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咏史诗的主要表现手法:用典诗歌中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包括对现实生活些问题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4、如何分析咏史诗的用典手法;  (1)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的诗歌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唐以后的诗歌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学习《金铜仙人辞汉歌》

 (一)作者介绍:  李贺,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以乐府诗著称。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极度浪漫主义风格。诗中反映出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强烈不满,对劳苦人民的疾苦亦寄予关切。但也有一些作品流露出人生无常的阴郁情绪。  其诗作中《李凭箜篌引》、《秋来》、《马诗二十三首》《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皆著名,他为人文思敏捷,诗作在语言上十分讲究,修辞手法极其多样,他以二十七岁英年离世,常与王勃等为后人引作“天妒英才”之力例,然已成绩斐然,假能天赐凡寿,使有圆熟之机会,则我华夏当又添一李白矣,此诚可喟也!  

(二)学生结合并序,了解本诗的背景:  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三)学生诵读品析,小组讨论。  

(四)本诗前四句,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试分析。  作者运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用典等手法。  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象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只剩下虚幻的马嘶。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  “夜闻”句承上启下,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如今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五)试分析这首诗是如何怀古伤今,表现了什么?  这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  (六)感受这四句诗的语言魅力。  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异常雄伟。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神奇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来。  

(七)“魏官……”四句,描写了什么事物,表现了事物怎样的情感?  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  还运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融合的手法来写。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明。 

 (八)作者描写金铜仙人辞汉时的感情,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请在原诗中指出哪些词最能体现金铜仙人的情感特点,好在哪里?  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慨万端,神惨色凄。而今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触和离别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遥远。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远离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受。“东关”句言气候恶劣。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哪得不回头”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特别是“酸”字,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利、寒冷、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这里,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魏官”二句,侧重描写客体,“空将”二句则改写主体,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伴随着“我”的唯有天上旧时的明月而已。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显然是一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诠释的:“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月’。”“忆君”句中“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仙人当时悲痛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这种感怀旧事、恨别伤离的神情与人无异,是“人性”的表现,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这些巧妙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样一个物而人、物而神,独一无二,奇特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九)教师小结:  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繁荣昌盛的景象。对于故主,他十分怀念,对于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今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悉而又荒凉的宫殿即将隐匿不见,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  (十)借景抒情往往是诗歌中常用的写法,以悲景衬悲情,使情感更加生动浓厚,请分析本诗中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1、分析本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末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这时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故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别伤离的情绪。  2、妙句分析:“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  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十一)本诗思路及艺术手法总结: 

 (十二)本诗总结: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设想奇创,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无怒目圆睁、气峻难平的表现。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这确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在李贺的集子里,也找不出几首类似的作品来。

附:板书设计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