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苏教版中外戏剧名著选读(选修)等待戈多(节选)下载详情

中外戏剧名著选读(选修)《寻找与等待:现代派的新突破 等待戈多(节选)》优秀教案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中外戏剧名著选读(选修)《寻找与等待:现代派的新突破 等待戈多(节选)》优秀教案

其次,《等待戈多》没有什么情节,它的全部意蕴便蕴涵在琐碎拼接的画面之中,它的艺术魅力在于受众对戏剧的观赏、阅读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感受人物荒诞、无聊言行背后的情感与倾向。

一、积累·整合

1、剧情梳理

理解《等待戈多》不是借转述戏剧的情节大意所能完成的。但基本的叙事框架确实是解读该剧的重要渠道。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努力通读剧本,然后简要叙述剧作主要基本内容。没有这一过程,后续教学将难以开展。

《等待戈多》是一个两幕剧,上场的人物共有五人: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还有一个男孩。故事发生两个黄昏。

【第一幕】

荒郊野外。两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流相遇。他们声称自己是在等待戈多,要向他祈祷,向他乞求。为排遣寂寞,他们前言不搭后语地交谈,又做着一连串毫无目的的动作——费力脱靴、穿靴,戴帽、脱帽……不久奴隶主波卓和他的仆人幸运儿上场,也要寻找戈多先生。但戈多迟迟不来,却来了一个男孩,他送口信说,戈多今晚不来,明晚准来。

【第二幕】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是枯树上长出了四五片叶子。两个流浪汉又走到一起,模模糊糊回忆昨晚的事。起初是长时间的沉默。但无名的恐惧使他们两人同时说话,说话只是为了“不听”和“不想”。这时,波卓和幸运儿又来了,但波卓眼已瞎,幸运儿成了哑巴。四人先后倒地,象蛆虫一样爬来爬去,象白痴一样呼言胡语。波卓和幸运儿死了,男孩又来传话:戈多今晚不来,明晚准来。孩子走后,流浪汉想远离此地,但嘴说走,仍站着不动。

剧终。

2、人物分析

(1)出场人物

在贝克特的笔下,人物没有主次之分,没有独特的个性。剧中五个人物都是作为人类存在的不同状态的象征而存在:

流浪汉象征着人类生活的单调、困窘、无价值。他们卑微、低贱、迷离恍惚,浑浑噩噩,象征着不幸的人类。他们只会做些脱靴子、摘帽子的无聊动作,说些莫名其妙的梦呓之言,第二天见面时连头天的事也不记得了,他们胆战心惊地向波卓乞讨吃剩扔掉的骨头:这是一些只是按照动物的本能生活的完全丧失了人类应有的尊严的“非人”,是一些被社会挤压扁了的“非人”,他们是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缩影”。

波卓和幸运儿则象征着人类的病态——幸运儿是痛苦的化身,他备受折磨,任人奴役。波卓是压迫的体现,他蛮横凶狠,傲气十足。

(2)未出场的“戈多”

戈多虽未出场,但“等待戈多”却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历来评论家们对这个人物有过多种解释:

其一,戈多(Godot)这一名字是从英语“God”演变而来。即神,天帝,上帝,造物主之意,故这一人物暗指上帝;

其二,戈多这一人物正象征“死亡”;

其三,剧中出现的波卓就是戈多。

英国剧评家马丁·艾斯林在《论荒诞派戏剧》中曾说道:“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逝本身。”这其实是人类所共同具有的一种体验。

二、感受·鉴赏

1、排演课本剧(或分角色朗读)

在《等待戈多》中,作者主要靠演员的演出本身,靠舞台的形、场面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气氛、氛围感染观众,这些形象、场面之间并无清晰的逻辑关系,看起来是支离破碎的,但它所传达的气氛、氛围却有着一种内在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