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物理教材同步北师大版(闫金铎主编)九年级全一册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公开课PPT课件优质课下载

思维的火花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缺少科学的实验基础,长期以来并不为人们所认同。

直到17世纪,以道尔顿和玻意耳为代表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才复活和确立了原子论。

道尔顿(1766—1844)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进一步指出,物质一般不是直接由原子组成,而是由几个原子相结合的分子构成的。

用场离子显微镜拍摄的钨针针尖上的原子图样

DNA分子结构

1897年,英国的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可发生偏转,偏转方向与带负电的粒子相同,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

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概念,是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并掀起了新一轮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热潮。

汤姆孙(1856-1940)

从1909年到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等人无数次地用高速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原子中带正电的物质只占很小的体积,但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卢瑟福(1871-1937)

卢瑟福的实验让人们认识到原子虽小,里面却十分空旷,如果我们将原子放大成直径上百米的足球场,在其中央有一颗称为原子核的小米粒,其直径不到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而它的质量却占整个原子质量的99.94%以上。

1919-1932年,卢瑟福和他的学生先后发现了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在费米、杨振宁、坂田昌一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质子、中子、介子、超子等都是由三种基础粒子组成,它们分别称为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科学界把这一模型称为夸克模型。

原子核

夸克

原子

质子 中子

电子

原子核

中子

质子

夸克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