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小学音乐教材同步接力版五年级上册(听赏)唱天谣(天琴弹唱)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五年级上册各族民歌 《一、唱起来 (听赏)唱天谣(天琴弹唱)》优秀ppt课件

农亚想了想说道:“我们何不做一个也能发出这种声音的东西呢?”于是二人在山中找来一个葫芦壳、一根木杆,将木杆插进葫芦里,绷上野藤的细丝条,果然弹出 了“鼎叮”之声,恰似“叮咚”的山泉之音。山寨里的人们听了无不拍手称赞,一位长者还以发音把它叫作“鼎叮”。乡亲们照样学做起来,鼎叮很快盛行全寨。琴声传到天上,玉皇大帝派天使下凡将农端、农亚召去,后来他俩在天上成了歌仙,终日给玉皇大帝弹琴唱歌, 难得下凡。

为消除乡亲们的思念,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趁天门开启之时,他俩便赶回凡间 与乡亲们聚会歌舞。平时偏人有事相求,也焚香请他们下来歌舞一番。这种活动后来成为固定形式,定名为“跳天”。直到今天,每逢壮族传统节日,偏人都要举行群众性的“跳天”文娱活动。鼎叮则是这种活动中使用的唯一乐器,故此称之为天琴。

演奏天琴时可采取坐奏或立奏两种姿势。

坐姿弹奏时,将琴杆斜横于胸前,琴筒置于右腿上或外侧,琴头斜向左上方,成45°角;

立姿弹奏时,将背带挂于颈项,琴杆斜横胸前,琴筒置于右腹前,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扶琴按弦,右手常用食指指尖弹弦,也可用右手执拨片在琴筒上方拨弹。

天琴发音明亮丰满,音色圆润甜美。天琴有着较丰富的表现力,常用单音、双音、打音、长音、顿音和滑音等演奏技巧,尤其用中音和低音演奏两个对比声部时效果更佳。可以表现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擅长演奏欢快和抒情的曲调。可用于独奏或为民歌、舞蹈伴奏,也可一人或多人边弹、边唱、边舞,是壮族支系偏人文娱活动中使用的唯一弹弦乐器,不论男女都喜爱弹奏天琴,特别是民间艺人和歌手演奏技艺更高。

天琴独奏,又称“弹天”,演奏中有大跳的换把动作,常运用上下滑音,节奏鲜明,曲调轻松活泼,委婉动听。传统的演奏曲目有三十多首,其中在民间流传较广的独奏曲有:《邀仙曲》、《逗天曲》、《弹天曲》、《解闷曲》、《欢乐曲》、《 舞曲》、《天琴声声应妹心》、《颂路》和《庆丰收》等。

用天琴伴奏歌唱(山歌或叙事歌)的表演形式,又称“唱天”。伴奏时换把较少,常以右手食指弹拨双弦,左手只按一弦,从而产生合音效果。由一人独唱、一人伴奏或一人自弹自唱的称作“独天”,两人以上弹琴对唱的称作“对天”,伴歌中,歌声和琴声的节奏、节拍、速度等均不相同,千变万化,但又结合融洽。

过去的民间艺人还在脚尖挂上一串小铜铃,合着乐曲的节拍抖响,使“唱天”更富有地方特色。

龙州清室文官黄敬椿有诗云:“口出蛮音莺弄响,足摇铃子手挥弦。”真实地描绘了演奏者唱、弦、铃三者兼顾的生动表演姿态。较著名的唱天曲目有:《开场曲》、《唱牛》、《四季》、《好年景》等。

“跳天”是天琴演奏者边弹琴边唱歌边跳舞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这种形式多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常在节日、庆丰收或婚娶喜庆等场合进行,人数众多,场面浩大,个个情绪激动,人人欢畅快乐。

在龙州一带,天琴还用于纪念民族英烈的活动中,这里很多地方都为东汉忠烈马援等民族英雄建有祠庙,每年有固定纪念日。届时,人们自发地穿着以红色为主的服饰,向英灵敬献各种供品,表达缅怀之情。人们有的手持乐器演奏,有的歌舞翩翩,天琴则是乐队中唯一的主奏乐器。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天琴被视为神圣之物,只有天婆在“跳天”时才能使用。“跳天”最初是偏人的一种僻异的迷信表演形式,由一位叫作“天婆”的妇女,身穿长裙,头戴珠绒帽,手持天琴边弹、边唱、边舞。她自称是天上的仙姑下凡来到人间玩乐、解难和降福。天婆的天琴被看作是天上神物,平时是不准动的,要用时也得先敬了香之后,才能取下弹奏。

每年三月三 是壮族人民的歌节。偏人也要隆重地欢度自己这个传统的“阿宝节”,在防城各族自治县垌中乡板典村组织的盛大的阿宝活动中,不仅偏人兴高采烈地参加,这里还有中广东、防城、上思、宁明、越南广宁省平察县的数千人前来助兴。

“阿宝节”里最幸福的是男女青年,他们在对歌中寻觅情人,首先用歌声互问名姓、身世,并向对方问候、祝贺,进而相互考察才能,表达爱慕之情,两人分别时也要用歌声勉励、相送。当对歌达到高潮时,青年男女便拿起天琴边弹、边唱、边舞,尽情欢乐。天琴既是歌唱的伴奏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这种活动有时要持续几天几夜。节日中播下的爱情种子,日后将会开放出朵朵幸福之花。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