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北史·元谐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谐,河南洛阳人也。家世贵盛。谐性豪侠,有气调。少与隋文帝同受业于国子,甚相友爱。后以军功,累迁大将军,及帝为相,引致左右,谐谓帝曰:“公无党,譬如水间一堵墙,大危矣。公其勉之!”及帝受禅,顾谐笑曰:“水间墙竟何如也?”进位上大将军,封乐安郡公。奉诏参修律令。时吐谷浑将定城王钟利房率骑度河,连结党项。谐率兵出鄯州,趣青海,邀其归路。相遇于丰利山,谐击走之,又破其太子可博汗。其名王十七人、公侯十三人,各率其所部来降。诏授上柱国,别封一子县公。谐拜宁州刺史颇有威惠然性刚愎好排诋不能取媚于左右尝言于上曰臣一心事主不曲取人意上曰:“宜终此言。”后以公事免。时上柱国王谊有功于国,与谐俱无位任,每相往来。胡僧告谐、谊谋反,帝按其事,无状,慰谕释之。未几,谊诛,谐渐被疏忌。然以龙潜之旧,每预朝请,恩礼无亏。及平陈,百僚大宴,谐进曰:“陛下威德远被,臣前请突厥可汗为候正,陈叔宝为令史,今可用臣言。”帝曰:“朕平陈国,本以除逆,非欲夸诞。公之所奏,殊非朕心。突厥不知山川,何能警候?叔宝昏醉,宁堪驱使?”谐默然而退。后数岁,有人告谐与从父弟上开府元滂、上仪同祁绪等谋反。帝令按其事。有司奏:“谐谋令祁绪勒党项兵,即断巴蜀。时杨雄、高颎二人用事,谐欲谮去之,云:‘左执法星动已四年矣,状一奏,高颎必死。’又言:‘我是主人,殿上者贼也。’因令滂望气,滂曰:‘彼云似蹲狗走鹿,不如我辈有福德云。’”帝大怒,谐、滂、绪并伏诛,籍没其家。

(节选自《北史·元谐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谐拜宁州刺史/颇有威/惠然性刚愎/好排诋/不能取媚/于左右尝言于上曰/臣一心事主/不曲取人意/

B. 谐拜宁州刺史/颇有威惠/然性刚愎好/排诋不能取媚/于左右尝言于上曰/臣一心事主/不曲取人意/

C. 谐拜宁州刺史/颇有威/惠然性刚愎/好排诋/不能取媚于左右/尝言于上曰/臣心事主/不曲取人意/

D. 谐拜宁州刺史/颇有威惠/然性刚愎/好排诋/不能取媚于左右/尝言于上曰/臣一心事主/不曲取人意/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子,本文指国子学。晋武帝始设,与太学并立,北齐时改名国子寺,后称国子监。

B. 公侯,西周诸侯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后世爵位均沿袭此种等级形式。

C. 上柱国,官名。战国楚制,时立覆车斩将战功的,官封上柱国,后来逐渐成为功勋的荣誉称号。

D. 可汗,一般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如柔然、突厥、吐谷浑等对各自部落首领的尊敬称谓。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谐友爱同学,直言劝告。元谐和隋文帝曾经一块儿在国子学习,两人亲近友爱;隋文帝为相,元谐以水中墙为喻,直言没有同党的危险。

B. 元谐军功显赫,屡屡升迁。他曾因军功,多次升迁后做了大将军;又因为军功显著,他升迁为上大将军,封为乐安都公,后又被封为县公。

C. 元谐无罪被告,遭受审查。元谐同上柱国王谊一样,都对国家有功,但又都没有任职,两人经常友好交往,被胡僧告发谋反后,遭到审查。

D. 元谐为国陈言,遭到拒绝,平定陈之前,元谐曾奏请授子突版可汗和陈叔宝相应的官职;在平定陈的庆贺宴上,元谐重提此事,被断然拒绝。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谐率兵出鄯州,趣青海,邀其归路。相遇于丰利山,谐击走之。

(2)谐谋令祁绪勒党项兵,即断巴蜀。时杨雄、高颎二人用事,谐欲谮去之。

下载Word版试题
《北史·元谐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3. B   

4. (1)元谐率兵从鄯州出击,奔向青海,(准备)在敌军回来的路上截击。(两军)在丰利山相遇,元谐击退敌人。

(2)元谐密谋叫祁绪统率党项军队,立即阻断巴蜀。当时杨雄、高颎二人任职,元谐想通过诬陷除去他们两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有”的宾语是“威惠”,“威惠”意思是“威望和惠政”,所以应该在“惠”后断开,排除AC两项;

“性刚愎”和“好排诋”的主语都是元谐,“好”意思是“喜欢”,元谐喜欢做的事情是“排诋”,即“贬低别人”,所以“好排诋”语义完整,衔接紧密,不能断开,排除B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后世爵位均沿袭此种等级形式”错误,后世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又因为军功显著,他升迁为上大将军,封为乐安都公,后又被封为县公”错误,由“谐谓帝曰……及帝受禅,顾谐笑曰……进位上大将军,封乐安郡公”可知,他升迁为上大将军,被晋封乐安郡公,不是因为军功,而是因为他对隋文帝的忠诚劝谏;由“别封一子县公”可知,“被封为县公”的不是元谐本人,而是他的一个儿子。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出鄯州”省略介词“于”;“趣”同“趋”,趋向,奔向;“邀”,截击,拦截;“相遇于丰利山”,状语后置句,且省略主语“两军”, (两军)在丰利山相遇;“走”,使……逃跑,“击走”译为“击退”。(2)中,“谋”,密谋;“勒”,统率;“即”,立即;“断”,阻断;“用事”,任职;“谮”,诬陷;“去”,除去。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元谐,河南洛阳人。家庭世代显贵。元谐生性豪爽任侠,有气概风度。小时候与隋文帝同在国子学学习,非常友爱。后来因立有军功,多次升官任大将军。隋文帝做丞相,将他调到自己身边。元谐对文帝说:“公没有同党,就好比水中的一堵墙,非常危险啊。希望公好自为之!”文帝受禅即位,对元谐笑着说:“水中的墙最终会怎么样?”进升元谐为上大将军,封为乐安郡公。奉诏参与修订法规条令。当时吐谷浑的将领定城王钟利房率领骑兵渡过黄河,并与党项相勾结。元谐率兵从鄯州出击,奔向青海,(准备)在敌军回来的路上截击。(两军)在丰利山相遇,元谐击退敌人,同时还击败吐谷浑太子可博汗。吐谷浑诸王中的十七人、公侯十三人,各自率领他们的部众前来归降。文帝下诏授元谐为上柱国,另封他一个儿子为县公。任命元谐为州刺史,在宁州颇有威望和惠政。然而他生性刚愎自用,喜欢贬低别人,不能让身边的人满意。一次他对文帝说:“我一心一意事奉皇上,不迎合别人。”文帝说:“希望你能自始至终如这句话所言。”后来因公事被免职。当时上柱国王谊对国家有功勋,与元谐一样没有任职,所以两人常常相互交往。一胡僧告发元谐、王谊谋反,文帝派人调查,结果没有这回事,文帝用好话安慰他。不久,王谊被杀,元谐渐渐被文帝疏远猜忌。然而因为两人有着儿时的旧情,所以常常参与朝见,所受到的礼遇没见降低。平定陈,百官大宴庆贺,元谐对文帝说:“陛下威德远播,我先前请求任命突厥可汗为候正,陈叔宝为令史,如今可以采纳我的话。”文帝说:“联平定陈,本来就是剪灭逆贼,不是想夸大虚妄。公所奏的话,不是朕心里所想。突厥不知山川地理,凭什么能够警戒侦察?陈叔宝昏庸,怎么能胜任令史?”元谐默不作声地退了下去。过了几年,有人告发元谐与叔父家的弟弟上开府元滂、上仪同祁绪等人谋反。文帝叫人审查这事。有关官吏上奏说:“元谐密谋叫祁绪统率党项军队,立即阻断巴蜀。当时杨雄、高颖二人任职,元谐想通过诬陷除去他们两人,说:‘左执法星已经移动四年了,将这事情一上奏,高颎一定会死。’又说:‘我是主人,殿上那个人是贼。’因此叫元滂望气,元滂说:‘看那云好像是狗蹲鹿逃,不如我们有福德云。”文帝大为愤怒,将元谐、元滂、祁绪一同处死,抄没他们的家。

录入时间:2021-03-18 09: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