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干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周西伯昌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

居二年,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 唯太公之强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牵牲, 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封比干墓,释箕子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之谋也。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选自《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有删改)

【注】①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

B.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

C.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

D.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卜:古人常用火灼龟甲取征兆以预测吉凶,如“尔卜尔筮”中的“卜”。后引申为用以预 测吉凶的各种活动。

B. 阳:中国古代认为万物皆分阴阳,在古代地理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为阴。

C. 甲子:在中国古代历法中,人们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相配来纪年月日时,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

D. 九鼎:中国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传说中乃夏禹收九州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

3.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西伯知人善任。周西伯与吕尚见面交谈后,他认为吕尚就是太公提及的“圣人”,于是与他一起乘车归去并尊吕尚为太师。

B. 武王审时度势。东征商纣,前来集结的各国诸侯有八百之多,诸侯认为时机已成熟,而周武王认为时机未到,于是还师。

C. 吕尚勇于决断。武王再次东征时,占卜卦象,龟兆显示不吉利。群臣惧怕周武王,只有太公强劝武王进军,武王于是出兵。

D. 吕尚满腹韬略。与文王谋划倾商,后辅佐武王平定商纣;被封为齐国国君,治理齐国有方,百姓多来归附,齐国成为大国。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干周西伯。

(2)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

下载Word版试题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C    3. C   

4. ⑴吕尚曾经穷困,年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

⑵在牧野誓师,讨伐商纣。商纣军队被打败。商纣返身逃跑,登上鹿台,(武王)于是追赶并斩杀商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意为:太公到齐国后,修明政事,沿袭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

“太公至国”中,“太公”是主语,“至”是谓语,“国”是宾语,句意完整,与后文断开,排除AD;“因其俗”“简其礼”句式一致,应分别断开,排除C。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错,应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C项,“群臣惧怕周武王”有误,应为群臣惧怕的原因是占卜不吉,非好征兆,恐出师不利。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得分点:“尝”:曾经;“以”:借……机会、凭借……机会;“干”:求取、求见。

(2)得分点:“败绩”:被打败;“反走”:“反”通“返”,返身,“走”:逃跑;“遂追斩纣”补出省略的主语。

【点睛】参考译文:

太公望吕尚,是东海边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有的被封在申。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吕尚曾经穷困,年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西伯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西伯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与太公谈论后西伯大喜,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周西伯昌和吕尚暗中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周西伯为政清平,尤其在明断虞、芮(ruì)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诗人称道为膺受天命的文王。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九年,武王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吕尚左手拄持黄钺(yuè),右手握秉白旄誓师,于是兵至盟津。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诸侯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武王说:“还不行。”班师而还,与太公同写了《太誓》。

又过了两年,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武王又将征伐商纣,占卜一卦,龟兆显示不吉利,风雨突至。群臣恐惧,只有太公强劝武王进军,武王于是出兵。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师,讨伐商纣。商纣军队被打败。商纣返身逃跑,登上鹿台,(武王)于是追赶并斩杀商纣。第二天,武王立于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彩席,师尚父牵来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书祈祷,向神祇禀告讨伐罪恶商纣之事。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商纣屯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上述诸事多是采用师尚父的谋议。

此时武王已平定商纣,成为天下之王,就把齐国营丘封赏给师尚父。太公到齐国后,修明政事,沿袭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到周成王年幼即位之时,管蔡叛乱,淮夷也背叛周朝,成王派(shào)康公命令太公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讨伐。”齐因此可以征讨各国,形成大国。定都营丘。

录入时间:2021-03-19 09: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