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新唐书·裴矩·列传第二十五》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裴矩,字弘大,绛州闻喜人。隋高祖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以母忧去职。高祖已受禅,迁给事郎,奏舍人事,累迁吏部侍郎,名称职。

帝在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踵至,讽帝悉召天下奇倡怪伎,大陈端门前,百官都人列缯楼幔阁夹道,被服光丽。蛮夷嗟咨,谓中国为“仙晨帝所”。天子以为诚,谓宇文述、牛弘曰:“矩所建白,皆朕之志,未发,矩辄先闻,非悉心奉国,焉能是邪?

从帝巡塞北,幸启民帐。时高丽遣使先在突厥,启民引见帝。矩因奏言:“高丽本孤竹国,周以封箕子,汉分三郡,今乃不臣,先帝疾之,欲讨久矣。方陛下时,安得不事?请面诏其使,令归语王,有如旅拒,方率突厥诛之。”帝纳焉。高丽不听命,征辽自此始。王师再临辽,皆从,以劳加右光禄大夫。

矩性勤谨,未尝忤物。化及僭位,署矩尚书右仆射。后为窦建德所获,建德以矩隋旧臣,遇之厚。建德败,来朝,擢殿中侍御史,爵安邑县公。时突厥数盗边,唐高祖遣使约西突厥连和,突厥因请婚。帝曰:“彼势与我绝,缓急不为用,奈何?”矩曰:“然北虏方炽,岁苦边,若权顺许,以示嘉慰,须我完实更议之。”帝然其计。

太宗即位,疾贪吏,欲痛惩之,乃间遣人遗诸曹,一史受馈缣,帝怒,诏杀之。矩曰吏受赇死固宜然陛下以计绐之因即行法所谓罔人以罪非道之以德之谊帝悦,为群臣言之,曰:“矩遂能廷争,不面从,物物若此,天下有不治哉?”

年八十,精明不忘,多识故事,见重于时。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五》,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矩曰/吏受赇死/固宜然/陛下以计绐之/因即行法/所谓罔人/以罪非道之/以德之谊

B. 矩曰/吏受赇/死固宜/然陛下以计绐之/因即行法/所谓罔人以罪/非道之以德之谊

C. 矩曰/吏受赇死/固宜然/陛下以计绐之/因即行法/所谓罔人以罪/非道之以德之谊

D. 矩曰/吏受赇/死固宜/然陛下以计绐之/因即行法/所谓罔人/以罪非道之/以德之谊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忧,亦称丁母忧。古代官员由于父母亡故必须暂时辞官回乡守制称作丁忧,但朝廷因特殊情况亦可要求其留在朝廷或提前将其召回。

B. 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逐渐演变,与“登极”“践祚”“即位”等都指旧帝死后新帝登上皇位。

C. 署,古代指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与文中“迁”“擢”“爵”“赠”等都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D. 谥,指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文中“敬”是裴矩的谥号,“太宗”是李世民的谥号,都有褒扬之意。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裴矩身经乱世,处事谨慎。他前后侍奉多位帝王,都受到皇帝的倚重和厚待,这与他精通朝典礼仪规矩、为政勤勉、善于谋划是分不开的。

B. 裴矩敢于讽谏,能够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外国使节纷纷入朝进贡,隋炀帝大搞排场,铺张奢靡,裴矩曾极力劝阻,虽未被采纳,但后来皇帝也肯定了他全心为国的忠诚。

C. 裴矩熟知历史,精于谋略。他引述史实先帝遗志,向隋炀帝提出收服高丽的策略,从此开启了征伐辽东的战争。

D. 裴矩富于智慧,懂得妥协。当时突厥多次到边境抢掠,唐高祖派遣使者邀请西突厥订立和约,突厥乘机要求联姻,皇帝为之忧心,裴矩给出一计,得到皇帝认可。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矩所建白,皆朕之志,未发,矩辄先闻,非悉心奉国,焉能是邪?

(2)然北虏方炽,岁苦边,若权顺许,以示嘉慰,须我完实更议之。

下载Word版试题
《新唐书·裴矩·列传第二十五》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A    3. B   

4. (1)裴矩建议的事情,都符合我的心意,我还没说出来,他就先向我报告了,如果不是全心全意报效国家,怎能做到这样?

(2)不过北方各族气势正盛,我们年年为边境不安而困扰,如果暂且顺从许可他们,表示夸奖慰勉,等我们富足强大之后再商议这件事。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翻译句子:裴矩说:“官吏接受贿赂,处死本来应当。不过陛下是用计谋诱骗他,凭这就要处以死刑,就成了所说的用罪名陷害别人,不符合用道德来教育他的情理。”

“然”有“这样”和“但是”的意思,语境意在突出前后语意转折,“然”当归后一句,“然”前断开,排除AC;“以罪”是“罔人”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B项,受禅指旧帝让位给新帝,而非旧帝死后新帝即位。

C项,“爵”是封授爵位而非官职,“赠”指为已死的官员或其亲属加官。

D项,“太宗”是庙号。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项,“敢于讽谏,能够在朝堂上据理力争”“裴矩曾极力劝阻”错,原文“讽帝悉召天下奇倡怪伎”,结合语境,正确判断“讽”的意思,“讽”是委婉规劝、建议,不是“极力劝阻”,应为裴矩建议皇帝大搞排场,彰显繁荣。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的能力。翻译时的关键词有:

(1)建白:建议。志:心意,心思。闻:使……知道,报告。焉:怎么。

(2)炽:气焰高,气势盛。苦:困扰。权:暂且。完实:富足强大。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裴矩字弘大,绛州闻喜县人。当时隋文帝杨坚任定州总管,聘任他为总管府记室,因母亲去世离职回家守孝。文帝登位,提升他为给事郎,主管内史舍人的事务。后升任吏部侍郎,以称职闻名。

炀帝巡视洛阳时,裴矩认为朝拜进贡的外国使节很多 ,婉言要求炀帝召集天下技艺高超的人,声势壮观地摆在端门前边表演,诏令文武百官和洛阳居民用绸缎装饰街道两边的房舍屋宇,穿上光彩华丽的服装。外国来宾赞叹,说中国是“仙晨帝所(天堂)”。炀帝称赞裴矩忠诚,对宇文述、牛弘说:“裴矩建议的事情,都符合我的心意,我还没说出来,他就先向我报告了,如果不是全心全意报效国家,怎能做到这样?”

裴矩随从炀帝到北部边境巡视,视察了启民可汗的营帐。当时高丽派遣的使者已先到了突厥,启民可汗带领他拜见炀帝。裴矩乘机禀奏说:“高丽本来就是孤竹国,周天子把它封给箕子,汉朝把它分成了三个郡,如今却不做隋朝的属国,先帝憎恨它,很早就想讨伐了。在陛下这代,怎能无所作为?请陛下当面命令它的使者,叫他回去告诉国王,如果聚众抗拒,就率领突厥军队一起讨伐。”炀帝采纳了他的意见。高丽不接受命令,征讨辽东从此开始。隋军两次征讨辽东,裴矩都参加了,由于立功,晋升为右光禄大夫。

裴矩性情勤勉谨慎,不曾得罪过人。宇文化及篡夺了帝位,任命裴矩为代理尚书右仆射。裴矩后被窦建德捉住,窦建德认为裴 矩是隋朝旧臣,对他很宽厚。窦建德失败后,裴矩归降唐朝,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封为安邑县公。当时突厥多次到边境抢掠,高祖派遣使者邀请西突厥订立和约,突厥乘机要求联姻。高祖说:“突厥的发展趋势会跟我们绝交,事情一紧急就不会听我的,怎么办?”裴矩说:“不过北方各族气势正盛,我们年年为边境不安而困扰,如果暂且顺从许可他们,表示夸奖慰勉,等我们富足强大之后再商议这件事。”高祖同意他的计策。

太宗李世民登上帝位,憎恨贪官污吏,打算严厉惩处他们,就暗中派人向各部门官员赠送财物,有一个司门令史接受了一匹细绢,太宗发怒,命令杀掉他。裴矩说:“官吏接受贿赂,处死本来应当。不过陛下是用计谋诱骗他,凭这就要处以死刑,就成了所说的用罪名陷 害别人,不符合用道德来教育他的情理。”太宗听了很高兴,向朝臣们讲了这件事,说:“裴矩能做到在朝廷当众对我强谏,不肯当面阿谀逢迎,人人都像这样,天下还会不太平吗?”

裴矩八十岁,精细明察记忆力强,通晓典章制度,很受人们推崇尊重。他于贞观元年(627)去世,被追认为绛州刺史,谥号为“敬”。

录入时间:2021-03-22 09:32:06